么地方,里面有多少人遇难,活下来多少人。”
“!他们见医院也遭遇浩劫,觉得很惊讶,然后告诉我他们是宽江隧道工程队的工人,工地就在宽江大浦路口的隧道工地。午夜十分他们正在上夜班,由于下雨,许多人没有去食堂吃夜宵,后来雨停后他们迟迟不见接班人员,忙上来一看,才发现灾难已经发生了。打电话报警无果,出去找人,可是一个活人也找不到,后来只好步行来到省医院,见到条幅后才进来求救。”
“宽江流经省城的一条大江,大浦路隧道工程是省城在宽江下面开挖的第一条过江隧道。当初之所以挖隧道,主要是想盘活两岸的黄金地带,而隧道又比桥梁占地少,为未来的升值提供更多的土地储备。听这些人一说,我就猜出这些人为什么能够幸存下来了。那滔滔江水和江水下面的泥土层成了一个天然的保护层,如同我们影像室的铅板一样,挡住了伽玛射线的袭击。”
“这些人并不知道灾难的成因,他们只能想让我去救他们的同事。我问他们同事有没有昏迷或者神志不清的,他们说没有,好像全都死了。我一听,就知道那些人可能全都遇难了,但看到他们那渴望的眼神,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用自己的车子载上他们一个代表去了工地。”
“工地的情况和我预想的一模一样,工棚里面全是死尸,根本没有任何抢救的价值。我想起小赵从望江大厦带回来的那些半死不活的人,便问陪我来的那个代表,有没有在隧道口的。他说他们是负责给隧道内本書轉載文學網墙做墙体装饰的,当时作业面就在江心的底部位置,除了这里以外就没有其他人员。我不放心,又和他去了一趟隧道,在里面转了一个来回,从江这边转到江那边,的确没有找到任何有生命迹象的人。我问那人你们一共有多少人,他说当时干活时有三个小队,共有七十多人,都去省医院了,这里就没有留人。”
听苏万方这么一讲,李志刚就猜出此前他们口中提到的省城另一伙幸存者就是这些农民工了,他忙问道:“这些人目前在什么地方,仍旧是七十多人吗?”
苏万方一笑,说道:“李同学,你不要着急嘛,我告诉你,这些现在仍在城内,只不过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
“那你们为什么分开呢?”李志刚觉得很奇怪,难道他们和1628次列车一样,也有一个内部分裂的过程?
苏万方苦笑道:“这一局面我们也不愿出现,可事实上已经如此。原因是这样的,我和那个代表搜寻无果后,我就对他说,这次灾难是一个意外辐射,原因未知,范围未知。他们的那些老乡,以及全城的百姓,其中也包括我的家人,心脏都停止跳动,呼吸也停止了。那个代表不甘心,说电视上不说了吗,人死后电击一下还能够活过来,我说这些人停止呼吸时间太长,大脑已经死亡了,根本没有抢救的价值,再说如果有希望的话,我能看着家人不管吗。”
“那个代表仍旧不满意,认为我见死不救。这时小秦给我来电话,说邢波和他妈妈又回来了,机场也同样遭遇辐射。我那个农民工代表和我一起回去,大家冷静地研究一下,是等待救援还是外出求救。他想了一下,于是又和我一起回到了医院。”
“那些农民工在医院已经给家里拨打了若干次电话,心里已经很慌张,再听我把灾难的初步成因一介绍,都乱了起来,都嚷着回家看看。我劝他们留在省城,说在这里获救的可能性大一些,救援力量是很难到达偏远山区的。可这些人根本不听,说出来打工就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如今家人有难,必须回去看看。”
“他们说的很坚决,我看劝不住了,便对他们说,希望你们一路上多搜寻幸存者,同时也欢迎你们回来。他们很快就都走了,一个也没剩下。邢波妈妈很看不惯这些农民工,觉得这些人都走掉反而是好事。她说他丈夫办公室有红机电话,可以直接挂到首都。我一听觉得这也是个机会,看看能不能通过这套系统找到救援力量。”
“我让小秦和小黄留在医院,我和小赵各开各自的汽车,跟着邢波的车子往省政府走。省政府离省医院不远,我们很快就赶到那里。省政府大门的警卫也已经遇难,大院里面一片寂静,我们来到省长楼,楼内的二道岗上的物件也同样遇难了。跟着符凤春,也就是邢波的妈妈,我们上到四楼,符凤春拿出他丈夫的钥匙,打开了一间办公室。在办公室的写字台上,果然有一部红色电话,就是传说中的红机电话。”
“我们拿起电话,随即拨了一些号码,都没有人接。符凤春说这样瞎打没有意义,还是找找他丈夫的红机电话号码簿。我们一通翻找,总算找到了。按照上面的号码,我们给所有省领导的家中都拨了一遍,均无人接听。又给国家首脑机关总值班室挂电话,竟然也是无人接听。”
“符凤春也很紧张,她说国家首脑机关总值班室的电话是24小时有人接听的,难道首都也遭到辐射了?我们又按照电话簿上面给各省政府的总值班室打电话,结果各省也没有人接听。”
“我安慰他们说,咱们国家这么大,怎么会同时都遭遇辐射呢。再说,既然咱们这里都能有幸存者,由于地貌的差异,在一些山区、矿区等地点肯定很多幸存者的。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原地坚守,省城是全国的大城市,如果有救援力量的话,他们迟早会来到这里的。”
“他们几个也觉得我的话有道理,于是又返回医院。可是邢波妈妈见小赵带回来的那些病号后,很担心自己也会变成那样。在心理作用下,同时也因为灾难造成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她一下子病倒了,成了一个新病号。我看这就更不能离开省城了,尽量救助这些病号要紧。这时病号们的情况继续恶化,不断有人死亡。等到晚上时,已经死了十多个了。面对一条条生命就这样相继逝去,我们却束手无策,那心情可真难受呀。”
“入夜,我们就睡在医院。等到第二天天亮,发现那些病号只剩下五个人活着了。这五个人神志还算清醒,都是年轻小伙子。我想,这省城里面还有一些高层建筑,会不会还有类似的幸存者。尽管这样的幸存者能否活下去不得而知,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该搜寻一下。小赵他们都同意我的想法,我和小秦一组,小赵和他女朋友一组,明确了各自的范围后,我们就开始全城搜寻,重点查看那些高层建筑。”
“省城的高层建筑很多,每到一处,我们就下车进楼喊话。我们的想法是,经过一天一夜后,如果还能够回应我们的,估计是有希望存活的。可是喊了若干栋大楼后,愣是没有找到一个。我用移动电话和小赵联系一下,却发现电话已经没有信号了。回到医院后,小黄告诉我,医院的电源也断了,备用电源正在自动启用。”
“原来这时全城开始6续停电了,有些地方开始起火爆炸。我非常担心省城烧起来,想离开医院。可是那几个病号根本无法下地行走,要想搬运他们实在吃力。小黄说这几个人静点有效果,如果离开医院,怕医疗条件接续不上了。我心一横,说不走了,咱们去救火,能抱住城市就保住,实在不行再考虑撤离的事情。”
“邢波妈妈一听去救火,说什么也不肯让邢波去。无奈,我只好和我小秦、小赵去,小贲,也就是小赵的女朋友和小黄留在医院护理病号。我们三个来到市消防队,开上两辆消防车就去找那些起火的地方。我们首先来到一家工厂,他们是仓库起火,我们在远处用泡沫炮一阵轰,竟然奇迹般地把火扑灭了。”
“首战告捷让我们信心大增,我们发现泡沫炮灭火很有效,操纵起来也很方便,于是又找来两辆类似的消防车,成功地扑灭两起小火。我们巡查了一圈,发现还剩一处起火点。那个起火点燃烧的很厉害,我们用泡沫炮根本无法扑灭,还差点没有伤到我们自己。没有办法,我们只好放弃,并做好撤离省城的准备。没想到大火烧了一夜后,竟然自行熄灭了,真是上天保佑。后来我们一分析,应该是该起火点在设计时就考虑了防火距离,只要没有风,就应该是自燃自灭的。”
“没有了火灾的威胁,我们安生两天。那五个病号的身体状况虽然很糟糕,但仍奇迹般地挺过来了,也能下床活动了。就是小王特殊一些,他的头部开始莫名其妙地肿胀起来。我们很为他捏一把汗,好在他虽然头肿,可是不发烧其余四人都是高烧不退。”
“这五个人都是望江大厦的保安,灾难发生时在一楼值班。小赵和小贲两人非常后怕,说就差那么几层,险些和他们一样。那五人说那些死掉的同伴主要是在发现外面撞车时出去看了一下,估计就是看那一下子被辐射严重的,否则也应该活下来的。不过现在这么遭罪,还不如当初也出去看看车祸现场,从而死的痛快一些。”
“邢波妈妈的身体恢复的很快,她见自己基本上不会有辐射症状了,便提出离开医院,说整天看到死尸实在是太害怕了。我也有离开医院的考虑,心想这些尸体很快就会腐烂,届时染上瘟疫,可一切都完蛋了。可是去那里比较好呢?我们议论了一番,邢波提到这里,说他已经在这里购买了会员证,曾经来过这里几次,而且一周后这里就要正是对外营业了,各项措施都很完善,很适合居住。”
“我们一听,这主意还真不错。我和邢波、小赵三人来这里实地考察一下,见四周都是空地,足有一千多亩,即使将来尸体腐烂,这里也能够有个隔离和缓冲的地带。进入会馆后,我们发现除了几个保安以外,就没有什么尸体。邢波解释说会馆正在外地培训员工,所以这里很空。我们把尸体运到城里扔掉,又仔细检查一圈,发现没有其他尸体了,便开始往这里运送各种生活物资。”
“会馆有独立水源,有自备发电机,可以说与省城是相对独立的。就是周边环境看起来有些凄凉,原来的绿地全部都成荒地了。这时省城里面的尸体果真开始腐烂了,我们赶紧又抢运了一些物资,准备往这里搬。正当我们收拾差不多时,那些农民工回来了一些。”
“他们在医院找到我们,说他们离开省城后,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客运力量,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都全面瘫痪了。想开车回家,可惜没有人懂得驾驶技术。有人说要步行回家,可是大家说如果那样的话,回到家亲人的尸体早就烂透了。后来有些人搞自行车,说可以骑车回家,结果很多人就结伴走了。剩下一些家里离省城比较远,试探着骑了几天后,感觉真骑车回家要一个月左右。见周围的环境变化得那么快,植物全都死亡了,心里就更加恐惧,犹豫了一阵子后,于是决定回来找我们。”
“他们找到我们时,我们正准备搬家。他们也想去,可是邢波妈妈跟他们吵了一架,说全城起火时最需要他们,结果他们却走了。如今大火好不容易扑灭了,他们却来摘胜利果实了。我在一旁听得糊涂,扑火时跟她母子俩没有关系,怎么反而成为攻击农民工的佐证了呢。不过当时我是赞成邢波妈妈的话,心里也有些讨厌这些农民工,觉得他们很犟,又不讲卫生,所以就默许了邢波妈妈的话。”
“小赵、小秦他们几个见我没有表态,也跟着冷冰冰地对待这些农民工。这些农民工的犟劲又上来了,他们也不知道会馆条件有多好,便一赌气走了。小黄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便告诉他们,暂时不要住在城内了,尸体马上要大规模腐烂了,再留在城内可能染上瘟疫的。她建议那些农民工去郊区。这时邢波妈妈怕小黄说出我们的去向,便让那些那些农民工去省政府第二招待所。那些农民工一听可以去他们平时都不敢想的地方,觉得很刺激,于是很快就走了。小黄叮嘱他们最好就不要再走了,然后把第二招待所的地址写在省医院门口,以方便以后赶来的其他农民工。”
“省政府第二招待所是我们曾经讨论的地点,与目前的高尔夫会馆完全是两个方向,也是位于郊区。与会馆相比,那里的条件虽然好,但里面的人员,其实也就是死尸比较多,仅靠我们自己清理起来肯定费劲。但那些农民工应该没有问题,这次回来的有男有女共三十多人,完全可以打扫干净那里。想到他们能有个好住所,我们也觉得心里很安定。”
“我们两边从那时起就不联系了,由于省城太大,即使我们进城收集物资时,也从来没有遇到过他们。随着死尸开始大规模腐烂,我们就不敢再进城了,也就没有和他们见面的机会了。”
“我们在会馆这边平静地生活,五名病号的状况依旧时好时坏,不过基本生活还能够自理,就是不能劳动。邢波妈妈总抱怨养了这么一批拖油瓶,可她又不敢离开我们。她知道邢波的生活能力不行,比那些病号强不了太多。我虽然讨厌邢波妈妈的碎嘴,但她做饭很在行,同时还能够管住邢波。邢波虽然流里流气,可是很聪明。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倒也相安无事。”
“没想到,这种平静的日子在一周前被打乱了。全城苍蝇大爆发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麻烦,同时,我们还遇到不速之客……”
第六十四章 蝇城(九)
李志刚没有想到即便遭遇灾难,人们之间多年沉寂下来的成见和价值取向仍没有任何改变。不同社会阶层互相排斥,个人主义盛行,结果是本来很整齐的幸存者队伍却都四分五裂,在同一城市里面的幸存者却不想往来。原来自己以为就是学生专列有,是个别现象,可是后来看到那四个驴友,特别是看到省城目前这种情况,觉得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共性,甚至全国各地的幸存者的生存状况都是这个样,成群地偏安一隅,等待别人的到来,而自己不愿去救助别人。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这就是常说的国人劣根性,一人成龙,三人成虫吗?不能否认,有这方面因素。传统文化中有物以类聚的理论,外国人打桥牌讲究合作,国人打麻将则是防着下家看着上家盯着对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幸存者的物资供给太丰富了,一个十人左右的小团体就可以在两年内衣食无忧。李志刚突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他很感谢本書轉載文學網雷震天,如果没有雷震天,刘左和自己这些人就很难合并在一起,更是不可能如此长时间的不分离。如果雷震天这样的人多存在一些,没准广大幸存者们肯定会慢慢都聚拢起来。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想法,雷震天肯定是个案,不会是一种趋势。由于灾难对人口密度的极度稀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放大了无数倍。往昔有千万人口的城市,如今可能就不足千人。社会出现如此巨大的空白势必会造成一段时间的相互隔阂,尽管这一隔阂是有时限性的,但如果不尽快弥补,就可能形成一种灾后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最大坏处就是对社会分工的破坏。社会分工恢复不了,社会的功能也就实现不了,社会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可能倒退。
所以说,由农民工清理化粪池是一种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不是歧视农民工。只有社会分工精细了,才能完成工业文明的继续。从省城遇到这些幸存者的情况来看,全国的幸存者总数可能会上万。从这一实际来考虑问题,就应该是立足于恢复文明发展,二不仅仅是生存问题了。
李志刚暗下决心,必须加强所有幸存者的归属感了,这事不能再拖下去了。现在看来,这项工作还没有人开展。自己既然想到了,就应该启动起来。可如何开展呢?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年纪轻,别无长处。即不是高官也不是名人,如何让众多的幸存者接受自己呢?
李志刚认真想了想,理出些思路。这时小秦开着一辆车子过来,轰隆隆的声音打断了李志刚的思路。苏万方等几个人不知什么时候又换上一套全封闭的衣服,让李志刚三人在这里等候,他们要去抽化粪池去了。
薛建国庆幸没有被叫去抽粪,李丽也轻松起来。两人劝李志刚也在省城选择一个定居点,把工业园的同伴们都搬过来。省城的物资非常丰富,一千万人都能养活,何况目前这点人呢。
而且省城的物资档次很高,品种特别全,虽然有些苍蝇,但估计同样可以按照老苏他们的模式,同样也能找到定居点。
李志刚没有想到两人会冒出这么一个想法,和自己刚才所想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他不禁有些灰心,这两人的想法应该是很朴素的,就是想生活更正常一些,就像张凤波所说的那样,无论什么情况,生活还是要继续。可是,生活继续是要有大环境的,没有社会,何谈生活呢……
正当李志刚出神地想着的时候,贲丽娜走过来,有些迟疑地问李丽:“小李,你以前做过模特吗?”
李丽点点头,觉得有些奇怪,这人怎么看出我做过模特?
贲丽娜又问:“你上过杂志封面吗?”
见对方这么问,李丽明白了,看样子是贲丽娜肯定在杂志封面上看过自己的照片。
果然,贲丽娜笑了,问:“今年元月的《婚纱》杂志封面是你吗?我都不敢相信能见到真人。”
李丽想起来,自己是上过这本杂志。她也很高兴,没想到灾后竟然能够遇到自己的“粉丝”。贲丽娜告诉她,那宽婚纱自己非常看中,所以把那期杂志留下来,准备按那个样子去订做自己的婚纱。可惜由于婚事一拖再拖,如今灾难发生了,自己这辈子也穿不上那款婚纱了。
李丽听后心中一动,她告诉贲丽娜,那款婚纱照就是在省城拍的,影楼的地点自己没有印象了,但名字还记得,叫花样年华,是全省最大的婚纱店。
贲丽娜很高兴,随即有些担忧地问李丽:“现在都过去半年了,那款婚纱还能保存吗?”
李丽笑道:“那款婚纱我有印象,记得当时婚纱店老板表示要将这款列为典藏品,只展示,不租售。如果他没有改变主意的话,没准现在还在店中。”
贲丽娜皱着眉头说:“就怕已经被这些苍蝇给糟蹋了,唉,这些苍蝇……”
李丽怂恿贲丽娜去找,但贲丽娜郁郁地说:“算了,现在哪能举办婚礼呀,我和贵波可能就这样没名没份地过下去了……”
李丽将孙丽丽结婚一事讲给贲丽娜听,并说道:“生活还要继续,家庭还可以组建,你不要灰心。只要你们两人是真心相爱,完全可以在大家的见证下结婚。”
贲丽娜摇摇头:“不行,咱们不是一百年前的农民,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可以结婚。咱们的婚姻是需要法律保护的,需要政府认可的。”
李丽笑道:“哪里有政府,何谈法律?如果有这些,我们那里的雷震天也不会如此嚣张。丽娜姐,我看你就认吧,我接触你俩才不到一天时间,不过我看赵哥人挺好的,你俩历经灾难仍在一起,多让人羡慕呀。”
贲丽娜苦笑一下:“贵波有个缺点,就是非常自恋。他非常看不起那些普通人,总以精英自诩。不过他也的本書轉載文學網确是个精英,名牌大学双硕士学位,在国外又学习过,如今是跨国公司南方区的总经理。如果不是发生灾难,他又马上被调任n国工作。我就是反对他去国外工作,才和他吵架的。”
李丽啧啧羡慕道:“我要是有你这么一个男朋友,肯定他出国。干嘛反对呀?可以和他一起去嘛。”
贲丽娜看了她一眼,说:“我想有自己的事业,不想成为男人的附属物。”
“女强人,当心变成白骨精。”李丽笑嘻嘻地说。
“啥女强人啊。灾难?br />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