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官场修炼:拆迁办科长 作者:水杳杳
关于本文的些说明
有些读者问杳杳,作品写的是哪里哪里的事吗说的城市让杳杳哑然。关于这个问题,杳杳只能这么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个虚构的故事虚构的城市发生的故事如果让亲们有熟悉感有亲切感,杳杳得在心里偷偷地美下,因为亲们的认同感,让杳杳觉得作品贴近了生活,有了小小的成功的窃喜。但是无论如何,请不要对号入座,也无需穿凿附会,更无需从现实在找到某人某事来加以论证。因为,小说只是作者坐在电脑前从无到有个字个字码出来的。最后套用句很俗套的话: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谢谢读者的支持,也谢谢所有给我留言和那些与我交流切磋的亲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章1
在棋盘上,卒子永远是卒子,过了河的卒子就有了纵横的力量,走到最后,要么是出奇制胜将了别人的军,要么就是老卒无功,像绝大多数的卒子样成为棋盘中最容易牺牲的棋子。
方若冰现在就是过了河的卒子,正热血准备冲向更广阔的战场,可是过了河才发现,卒子的力量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又是多么的心力交瘁,早知道这样,不如不过河的好。
可这话说出来,每每会遭到好姐妹周小乐的口诛笔伐。可不是吗工作八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了,才混上个副科,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你看看,工作十年二十年以后,还是科员的人抓大把,你要后悔,别人该说你故作姿态了。首先,这是对看重你的领导的极大的不尊重,你怎么能让领导觉得他的眼光出了问题呢其次,这是对普通劳苦大众的极大侮辱,副科虽然是市直单位最低级别的领导,那也是中层,多少人眼巴巴地看着这位置,每天盼着这个科长或那个科长出事好挤身领导行列。
周小乐也没说错,确实有无数的人对方若冰的幸运抱着或羡慕或鄙夷或不屑的态度。方若冰也没有想到,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因为机构改革,原来属于国土局职能范围内的征地拆迁职能要划出来,成立个独立的部门,相应地原属于国土局的二层机构征地中心也跟着划出来成为三个独立的科级事业单位:江东区拆迁办江西区拆迁办城中区拆迁办。按照职能原则,每个事业单位都有要个对应的政府部门的行政单位对口管理,于是国土局还得分人出去成立个管理区级拆迁办的行政单位市拆迁办。
这是参照大城市的先进经验,把征地拆迁过程中的运动员和裁判员分开,因为长久以来,征地全部由国土局负责,拆迁全部由建规局负责,制定政策的是这两个部门,执行政策的也是这两个部门,行政裁决的仍是这两个部门,长期的政事不分,导致征迁体制的不合理,为了加强监督和管理,也为了行政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开,市政府决定在征迁上大胆创新,实行体制改革,由市拆迁办作为行政主管部门,而区级的拆迁办就成为了工作的执行者。
消息出,国土局内就炸开了锅。
局里传达的意思很明确,不强迫,谁愿意去就主动申请去吧,新单位会有新机遇,明摆着的,新成立的单位,提拔和任用会宽松很多,如果能去成为组建的骨干,那么必定是中层。当然也有风险,摸着石头过河,运气好能过河,运气不好就得掉河里了。
国土局似乎是想快刀斩乱麻,没有给太多的时间考虑,天后就要截止报名。
方若冰思考了十分钟,就作出了这个人生的重大决定,去在国土局,她实在是没有看到前途了。局长就像高高在上的太阳,科长就像大树,而她就是长在大树下的小草,太阳看不到她,只能在树下顽强生长。局里的小草太多了,不起眼也没有机会起眼,或许换个环境,小草也能长成参天大树。方若冰直想不明白,论资历论经验论才干,自己起码是中上的,领导也说她是优秀人才,为什么每次提拔都没有她,而那些资历比她浅才华也不如她的为什么总能步踏上来后就颐指气使方若冰想知道是不是自己真的这么差,所以才决定交这份自荐书。
不过,方若冰倒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她也知道想长成大树的小草实在太多了。作为棵孤芳自赏的小草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求人不托人仅凭张自荐书就想麻雀变凤凰,这种事也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她交给人教科的自荐材料非常非常的简单:方若冰,女,28岁,本科学历,从事国土资源工作七年,律师土地管理工程师。自愿到市拆迁办工作。
人教科长接过自荐书时反手扣在办公桌角,方若冰从那堆厚厚的自荐书的背面看到别人的材料都是钉着几页纸的。人教科长没说什么,只是笑笑。方若冰看到还有源源不断的小草来自荐,就告辞了。有点忐忑,有点希冀。如果没能选上,那也许会成为别人的笑柄想当官想得发疯了,还自荐呢,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如果选上,那么就可以从新开始了,那七年来被国土局打击得体无完肤的自信心也可以点点的拾回
第章2
方若冰交完材料的第二天,就听说共有四十多棵小草要竞争这屈指可数的职位,有背景的没背景的,有才能的没才能的,冲着这过去就是副科以上的职级也足以让国土局里的小虾米趋之若鹜。
据权威信息透露,这四十多棵小草没有个是有级别的,也难怪,不过是个新单位的中层而已,如果本身已有级别,就算只是个副主任科员,谁又会放弃国土局这么大的锅而去个小单位铸新锅呢全市人民都知道,国土局的个科长可比好些单位的处级干部要威风多了。于是,这四十几棵小草在全局职工的口水中怀着惴惴不安的心等待着尘埃落定。
之所以说等待,是因为拆迁办的领导不是本局的局头,而是外单位的头儿,而且还不是城建线的,平时也搭不上关系,所以想暗地里使劲的人基本使不上劲,这对让很多想走门路的人来说是招压抑的化骨绵掌。
说来也奇怪,既然是从国土局分出去的职能,那从国土局调个分管领导出去就最合适不过了,可市里偏要从非国土系统调了个处级干部当征地拆迁的头儿。这事是有点费劲,不过知情人士点就透,还是那句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谁知道这新组建的单位能撑多久,再说了国土局有钱有车有权,新单位要啥没啥,脑残人士才同意离开国土局的领导岗位平调到拆迁办呢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叫运气来了雨伞都挡不住。当时的方若冰就是这样意气风发地对周小乐说的。
在春节的前个星期,方若冰收到人教科的通知,说拆迁办的领导想见见她。等方若冰到达指定地点时,发现连她在内共是六个人。
那位决定方若冰命运的领导叫李明达,四十岁左右,人很和善,只是简单地问了下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最后说,叫大家来,不定全部都会要,也许会要四个人也许会要七个也不定,请大家不要有负担。新单位的待遇可能比不上国土局,而且成立伊始也会很辛苦很多困难,如果有退怯的现在就可以后悔。
李明达的番话把大家都感动得热血,除了方若冰每个人都表示自己是能吃苦过得硬的技术骨干,希望能跟在领导身边开创个新的未来。
轮到方若冰最后表态,方若冰说:“我没吃过什么苦,我只能保证领导交待我的事情尽力完成。”
李明达看了看方若冰的档案,闲聊似的问道:“小方,是中文系毕业的啊,不错,考了律师,还是工程师。能写材料吗”
坐在旁的陈姐笑着搭腔:“小方是我们局里有名的写手啊”
方若冰笑笑,平静地说:“偶尔给分管领导写个会议材料什么的还行,大的材料没写过。我只在局办当过年秘书,后来就调到科室做业务了。”
第章3
方若冰不是谦虚,她只是觉得没必要抬高自己,也没必要贬低自己。在机关单位的人都清楚,中文专业毕业的人未必会写材料,会写材料的人也有很多不是搞文字出身的。机关单位的材料就像八股文,没有跟过班的人是绝对写不出合格的材料的。方若冰当年执意要离开局办不当秘书的原因之就是,写八股文对她这种写惯散文小说的人来说太痛苦了,枯燥无味还不得不闭门造车,为了赶材料,经常熬夜通宵,做了年秘书后方若冰在某天清晨对照贴花黄时惊恐地发现她长白头发了,而且还不少。当时老局长还没退休,方若冰鼓起勇气让局长放了她到业务科室并美其名曰:锻炼。老局长大有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哪个单位都是缺这种粉饰太平能帮单位扬名立万的人才,局里百多号人,能写材料的人不多,像方若冰这样科班出身而且任劳任怨没有家庭负累的年青人更是稀缺,可方若冰铁了心要走局长也没办法,办公室主任半开玩笑半恐吓地说做秘书的好处就是天子近臣容易提拔,你到了下面科室领导的哪只眼睛看到你做得好啊。那时的方若冰对仕途的热衷度几乎为零,相较之下,二十岁的青春美少女更加珍重的是她的张脸
对这个初次见面的李主任,方若冰点都不了解,除了诚实,方若冰没有别的想法。
正是由于她的诚实,成就了她的幸运。后来李明达对她说,之所以选她是因为她专多能。新单位虽然有编制,但是作为领导也不想下子就把所有编制都用光了。方若冰身上同时具备了秘书法律顾问业务骨干的素质,个外行的领导最需要的就是熟悉业务的多面手,而且他不需要说大话的人,方若冰这种助手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方若冰的第六感向来很好,她预感自己肯定能行。面试过后别人还在四处打听结果,方若冰已经接到了李明达的电话,说让她马上进入角色,先工作,后办调动手续。这时,方若冰才明白,李明达把她放在了综合科负责人的位置上了。
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方若冰喜忧参半。下子从个小科员的位置直接坐在了综合科副科长甚至在没有正科长之前就是综合科负责人的位置上,是有些平地升腾了,而且综合科负责人这位置多重要啊,协调领导和业务科室,稍有不慎就会怨声载道,造成被动。横向对比,哪个单位的办公室主任不是老巨滑八面玲珑纵向对比,虽然没有前任可以对比,但是市直也没有哪个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如此年轻就担此重任啊
对方若冰的不安,李明达给她打气,我相信你,你也要相信我的眼光啊。我们的拆迁办本来就是改革的成果,单位是创新型的,综合科负责人也得与众不同才能证明我们与时俱进嘛。
有了老板的打气,方若冰的底气似乎像氢气球样膨胀起来,把她原来的少许的不安都淹没在新年的炮竹声里。
方若冰的窃喜自然逃不过周小乐的眼睛。周小乐祝贺她的同时也不忘给她浇了盆冷水:“小样,看把你得意的。不要忘了那句老话:福兮祸所倚。你可不要辛苦遭到头来为别人做嫁衣裳”
方若冰柳眉瞪:“你就见不得我高兴吧,我上辈子抢你老公了我,方若冰,国土局屈指可数的持律师证和工程师证的双料青年拔尖人才,埋没多年无人赏识,人家自费中专毕业没专业没特长的人都提拔起来被称为中坚力量优秀人才了,我还像刚毕业样给人打下手,在国土局都落魄到这份上了,难道还有比这更凄惨的”
周小乐差点把咖啡都喷了:“你终于承认你落魄了当年是谁说无心仕途要我说,你现在这样子给你的办公室主任看到,肯定会狂笑不已,局办秘书,多好的位置啊,就你,两手甩就头也不回地走了,转了圈,还不是得重新干回秘书的老本行”
方若冰也端不住了,笑着说:“谁说不是呢转了圈又回到原点了。”
周小乐指正说:“此原点非彼原点,上学时跑八百米还记得吧,足球场两圈半,转了圈又回到那个起跑点的时候,已经跑了三百米了,离终点也近了,所以你不是回到原点了,是新。来,为了你的新,干杯。”
方若冰把杯子跟她碰了下,深褐色的咖啡在杯中漾起了涟漪。方若冰想,有涟漪也比潭死水好。
第章4
方若冰是个较真的人,整个春假都在琢磨着拆迁办的成立文件和当时的有关会议纪要。
对于个三线城市,市委市政府成立这样的个新单位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国内少数大城市有先例,但是在省内,市却是第个。方若冰必须把市领导的意图给摸出个门道来,才能明白自己的立场。
七天的长假,方若冰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上网,搜索相关的资料,打印机换了两次墨盒,打了两尺多厚的纸张。电脑桌上床上地毯上都处都是纸片,周小乐来串门,几乎是使出了凌波微步的深厚功力,才从房间门迂回到达位于窗台前的小沙发,声长叹,无限感慨:方若冰同志从此就要陷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了,但是,民妇受方老夫人委托,问你终生大事如何打算
方若冰推了推半框的眼镜,脸无辜地说:“三条腿的青蛙难找,两条腿的男人到处都是。你告诉方老夫人,我还不想早早把自己嫁出去。不自由,勿宁死。”
“我想友情提示下,你还有最后年的机会可以说我还是二十几岁的姑娘,等明年的钟声响,你就必须得半遮半掩地告诉世人我三十出头了。妹妹,二十几跟三十是完全不在个范畴内的,二十岁的姑娘是玫瑰花,三十岁的姑娘就是豆腐花了。”
“都说女人结了婚之后最喜欢做两件事,做母亲和做媒,我觉得你还是做母亲比较适合。”
“行,我得跟范老师复命,游说失败了,你家的媒人利是和阉鸡我是没这个福份的。我看啊,你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吧”
方若冰头也没抬,随手抓起身边的个绒毛玩偶,甩手砸到周小乐悲天悯人的脸上。“马上消失”
周小乐抱着玩偶,朝她做了个鬼脸,跑到房间门口,故意大声说:“范老师,若冰说今年定把自己嫁出去。”
方若冰抬了下头,正好看到周小乐回头向她挤眉弄眼,方若冰轻摇着头,耸耸肩。
周小乐朝范老师使劲地扔糖衣炮弹,把范老师哄得找不着北了。周小乐跟方若冰是发小,从小长在市委大院,那时同年龄的男孩子多,这两个女孩自然走到起。周小乐爸爸是市委宣传部的科长直做到副部长,妈妈也是从市妇联的科长直做到主席,两个都是大忙人,周小乐从小就常在方家蹭饭。结婚后,这个优良传统还保留着,周小乐回娘家,首先进的是三楼的方家而不是五楼的周家。周小乐的妈妈常酸溜溜地对方若冰妈妈说:“我家的女儿算是白养了。”范老师也不客气地回应:“小乐在我家吃的饭比你在家吃的还多,算不上是你养的。”话说回来,连方若冰都觉得,周小乐跟范老师实在是比她们娘俩还亲。小时候方若冰还想过,会不会是投胎时阎王工作失误把本该到方家的周小乐踢错了地方。书包 网 b2. 想百万\小说来
第章5
这个春假,方若冰实在是忙得无睱分身,范老师的唠叨就像水过鸭背根本就进不了她的耳朵,连向支持她入仕的方爸爸也摇头:“你个小小的副科长,怎么比我这局长还忙”不过,从科员做起的爸爸却也熟知机关里的行为方式。对若冰的新上司李明达,方爸爸也是有过几面之缘的,大家都是处级领导干部,市里开会时少不得会碰面,虽然只是泛泛之交,方爸爸知道李明达是个实干型的人,李明达肯定也知道方若冰是他的女儿,但这并不会是李明达选方若冰的主要原因,自己的女儿在他手下是要有真才实料的,没有能力的人李明达绝对不敢要过来当开山之臣。对女儿的“忙碌”,方爸爸很理解地说,年青人忙些是好的,先苦后甜吧。
李主任是个谨慎的人,面试之后他只定下了四个人,方若冰和雷庭来自国土局,分别负责综合科和征收科,汤敏和吴航来自建规局,分别负责拆迁科和法规科。因为拆迁办下面有四个科室,他定下的四个人就刚好是每人负责个科室。严格说起来,除了征收科拆迁科和法规科这三个业务科室,剩下的活都是属于综合科的了。综合科是万金油,包罗了秘书科财务科后勤科接待科人事科的所有工作,单位新建伊始,肯定是所有大事小事杂事事无巨细都得由综合科负责,大到文件的出台,小到支铅笔的采购。要说方若冰不头大是假的,但是对这个新岗位的挑战方若冰却抱着十二分的热情。除夕夜里十二点的钟声刚过,她就开始履行公关部长的角色,给另三位起走向同战壕的同事发送了新春短信。
半年以后,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当初怎么就能这么热情高涨革命斗志昂扬难道真是着了魔想当官不成升职只是其中的原因之,最重要的原因是方若冰骨子里并不像外表那样安于现状,数年来在国土局默默无闻地日子是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才华埋没浪费光阴,七年了共是两千五百多个日子,方若冰不止次地想过,会不会自己直到退休都是这种状态早上打开电脑,新浪腾迅搜狐路无阻,偶尔遇上科长交待办点事,写点不痛不痒的汇报总结,月底来份假得连自己都不忍推敲偏又得跟领导说比珍珠还真的报表上报各上级部门,这样日复日枯燥无味的生活要是成不变地持续二十年,方若冰想,她会疯掉的。前年她通过司法考试后,方爸爸的朋友曾问她是否愿意跳槽,当时她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方爸爸向来也不赞成她离开机关。用范老师的话来说,女孩子还是稳定些好,钱不用太多,有个铁饭碗将来嫁人也能挑个好人家。
所以当拆迁办伸来了橄榄枝,方若冰没有多想就接过来了,这样的机遇不是每个人都会人的,就算前面是虎山,也比在泥沼里自生自灭的好。况且,前面也未必是虎山,是苦是甜只有经过才知道。要是这么好的机遇也干不好,那她倒真要考虑是不是该离开机关了。
第章6
年初八才正式上班,方若冰在年初六已经到了新办公室。春节放假前天,李主任带个小伙子到方若冰面前,说这是小王,以后归你管了,有事你就安排他做吧。
小王的年纪看起来跟方若冰不相上下,但是他低眉顺眼地叫着方若冰“科长”时,方若冰才反应过来,她真的是从此翻身了,虽然目前只有个跟班,但是她再也不是最底层的那个任人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小科员。从此以后,她会有专属的办公室会有司机会有马仔,还会有许多人恭恭敬敬地叫着她“科长”。
想到这,方若冰心里的虚荣小小地膨胀了回,原来做头儿的感觉还挺爽的。
小王果然是跟在领导身边多年的人精,不屑方若冰动口,他就说,科长,这打扫卫生的活儿太脏,您让我做就行了。要买些什么东西,您列个清单,我回去的时候顺路给办了。
方若冰给他回了个微笑,把外套放在椅背上,动起手来。办公室不多,市政府共腾出了八间小单间给拆迁办,因为到位的人还不多,就只清理了五间,打扫起来并不费事。整理了天办公室,再采购天,新办公室看起来就有了井井有条的样子。
初八早上,方若冰到国土局请假。因为调动手续还得慢慢来,所以方若冰只能是请假,但是局里已是人尽皆知了。放假七天,就是最慢的小道消息也足以覆盖全局。
方若冰从局长办公室出来,回味着局长的话。“小方啊,好好干,不要给国土局丢脸了。”这是局长上任五年来,方若冰第次直接单独地和局长对话,也是最后次。局长是听了方若冰的自我介绍才恍然大悟,哦,原来你就是方若冰啊,不错啊,我看了你的简历,律师加工程师,在局里的年青人中算很优秀的了,李主任的眼光也不错,连我的人才都要挖走了。方若冰对局长迟到的关怀简直有点受宠若惊了,甚至想要是局长张口请她留下来委以重任她会不会感激涕零激动万分地跟局长表示国土局是我家我会了为这个大家继续服务的。
可惜,方若冰这番激烈的内心挣扎没能让局长看到,局长就说了那句煞风景的话。方若冰想,我丢不丢脸好像跟国土局的关系也不大了吧。昭君出塞,元帝懊悔的故事只能上演在古代,二十世纪的元帝拥有太多昭君了,走了个昭君,还有千千万万个昭君要来。方若冰充分发挥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总结得出还是自己不够惊才绝艳啊,局长连句挽留的话都不说,只能证明自己不够优秀。俗话说,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方若冰,从今天起,要做个完美的人,让所有曾经不待见我的人都追悔莫及初涉官场的方若冰对前面的路充满着期待与希望。书包 网 b2. 想百万\小说来
第二章1
方若冰到新办公室正式报到,才知道自己是到位最早的个,也在意料之内。因为工作已经要开展了,拆迁办的任务并不轻,李主任跟国土局长打过招呼就把方若冰借过来先用,而其他的三位同事则因为时间紧迫,手上的工作交接未完成而没能到位。
李主任无奈地说:“小方啊,辛苦你了。市长逼我快点把办公室成立起来,说成立文件已经下发了个多月了你的队伍怎么还没见壮大这下你来了,我就不再是光杆司令了。其他几位同志我也会尽快要过来,不然我也没法跟市委市政府交差。”
方若冰说:“主任,有什么工作您就安排吧。”
李主任给方若冰安排的第项工作是去银行开户。
市里之所以那么着急成立拆迁办和拆迁中心,是因为市遇着了发展的机遇,国家和省里的政策都在向市倾斜,资金动辄上亿,大项目大企业纷纷落户。与这些火热的投资不协调的是市的投资环境跟不上。大项目来了,土地供应不上,征地拆迁已经成为市发展的瓶颈。市领导着急上火也没办法,多年来征地拆迁的机制和方法直没有新的突破,农民得不到保障所以说什么也不肯卖地。市领导窝着火没处发,说以前总是埋怨没有项目没有资金不能发展,现在项目有了资金也有了,却还是发展不起来。哪个城市不都是从征地拆迁走过来的,难道别人就没有难处么上海广州北京就不需要征地拆迁了于是,市领导走了圈线城市后,经多次推敲,终于下定决心要成立市拆迁办和区拆迁办,由市拆迁办负责管理,区拆迁办负责实施征迁,把征地和拆迁的职能分别从国土部门和建规部门划出来,成为独立的由市政府直管的部门。
征迁的资金每笔都是大数额的,为了预防职务犯罪,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负责征迁的区拆迁办是不能直接从业主单位拿到拆迁经费的。这将是市拆迁办的主要工作之对征迁资金进行监管,所以拆迁办开个专户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按说开个专户随便个电话就可以让银行的大客户经理屁颠屁颠地跑上门来亲自服务了,但是还有个问题,专项资金得同时由财政局把关,而设立个专户没有财政局的同意银行也不敢擅自作主。
李明达不愧是从国企出来的领导,深知财政局在其中的作用,于是在节后上班第天,带着方若冰亲自到财政局拜访了分管征迁资金的时副局长。
“时局,您老就支个招,告诉我该怎么办吧对于这些我是外行,但是市长又把我逼得快跳江了,您再不救我,我就该自动请辞了。”李明达软磨硬泡。财政局里的头儿都是财神爷,相形之下,别的单位的领导到了财政局总得自动低姿态点,外单位的处级干部见着财政局的科长们还得好话说尽,时局显然对李主任的表现引发了恻隐之心。端起茶杯,说:“也不是没有办法。”
李明达眉开眼笑:“我就知道您老不会见死不救的。”
第二章2
时副局长跟李明达也不陌生,对李明达老鼠跟棍上的做法轻轻笑了声:“你呀你呀,就是看准老头我快退休了,要我犯错误来的。年还没过完,别说那些不吉利的话。”
李明达摸准时副局长的心思,时副局长在财政局多年,位高权重,请吃饭他不会理你,每天排着队请他吃饭的人得用加强排来计算。送东西,这完全是公事,扯上物质就更说不清楚了,这年头,如果不是知根知底谁敢要你的东西,触到了老虎须就什么事都黄了。可是这样的老头喜欢有人捧着他,说他的好话,只要对了他的心思,什么事都好商量。
时副局长转头看着直静静坐在旁的方若冰:“这小姑娘是你的帮手”
方若冰马上微笑着自我介绍:“时局您好,我是小方。”
时副笑道:“看样子,你们李司令真是遇上难事了。这么大单位的个头儿,竟然只有个小姑娘当先锋,唉,难为你了。小方啊,你有没有会计证”
方若冰在来之前已经想好了应对的法子,开专户没有会计证是通不过的,这也是李明达着急上火的原因。可他总不能跟市领导说,我还没有会计开不了专户,还不能开展业务。市领导不骂娘才怪呢,这屁大点事个处级领导干部都解决不了,就不用干了。
市官场上流传着句名言:非常时期非常办法。
方若冰继续笑着回答:“时局,你刚才说了难为我了,还真是这样,我没有会计证。但是,我们的会计很快就到位了,我的邮箱里已经收到很多应聘的材料,李主任嘱咐我定要选准了,像我们这种单位,完全是为政府服务的,将来最主要的业务也是跟财政局对接,怎么着也得挑个业务熟心又细形象好人缘好的人啊,不然到时添乱了怎么对得起直关照我们的时局呢时局您放心,我们定会尽快聘到会计上岗。”
时局哈哈大笑:“你这小姑娘真有趣,说了圈就是为了绕我给你特批嘛”
方若冰不好意思地笑着:“我这点小小的道行,哪能逃得过您的法眼还请时局高抬贵手这是小方到新单位的第件工作,做不好会让李主任失望的。”
时副局长的兴致很高,似乎过年的好心情还没有用完,抓起座机,拨了个电话,说:“刘行长,我是老时啊,这样,拆迁办要办个专户,他们的会计还有几天才到位,市领导又急着催他们单位运行起来,你就破例先给他们办个专户吧。”
方若冰和李明达对了个眼神,会心地笑着。
时副局长放下电话,严肃地说:“你们过银行办理吧,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你们定要严格使用资金,专款专用,不然出了事谁都兜不了。”
李明达马上表态:“时局,您放心,我不敢忘了您的教诲。”
李明达跟时局握手道别,方若冰拿起李明达的公文包,对时副局长鞠了个躬,说:“谢谢您宝贵的时间,以后还请您多指点。”
时副局长笑着说:“这孩子家教挺好啊,不过你老实说,你是不是从没干过财务”
方若冰知道任务已经完成,时副局长的询问已是无关紧要了,于是大方地承认:“是。我没做过会计也没干过出纳,但是,我报过账呀”
“哈哈”时副局长和李明达都大笑不已。这恐怕是时副局长遇见的最牛的管财务的科长了,管着财务,时刻准备着经手上千万乃至上亿的大笔大笔的资金却是个初生牛犊,没做过会计没当过出纳,只是报过账
其实方若冰没说,因为之前知道综合科要兼管财务,她还专门学了会计法,也在春假时突击啃了几本的会计业务手册。但是却没必要说出来,财政局只看证不看人,学了会计法并不等于持证上岗。而且拆迁办正常运作之后肯定是要有专职会计的,她只是暂时履行职责,只要管好自己管好流水账就好了。
接下来到银行办理手续就非常顺利了。刘行长跟李明达是熟人,在李明达还是国企老总时两人就常有业务上的往来,如果不是因为专户需要财政局的斡旋,开个单位户头根本不需要李明达带着方若冰亲自跑趟。坐在行长办公室里吹着暖气,自有客户经理忙前忙后地张罗,等办好各项手续时,李明达起身告辞,刘行长客套地说:“本来要留你们吃饭的,但是等会儿我有个大客户要来,所以这饭先欠下了,等有时间起坐坐吧。”李明达握着刘行长的手说:“兄弟说这话就见外了,以后小方还会常来麻烦你们,你交代下面的人给我们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就行。”刘行长跟方若冰握手,玩笑着说:“美女科长,往后得多关照我们了。”方若冰忙说:“行长这不是折煞我嘛,您财大气粗,往后我们还得仰仗您呢”
刘行长把他们送到银行门口,辆黑色的奥迪8不疾不徐地从银行的滑坡开上门口。
方若冰拉开李明达的广本,上了车,有些咋舌:“在市开着奥迪8还真是拉风”李主任的心情极好,笑道:“ 市的富豪不外乎矿老板和房地产老板,开8的多数是房地产新贵,也许不久就会跟我们打交道了”两车相会,方若冰看到个身材颀长的男子的背影与刘行长握手,心里有电流击过,似曾相识四个字瞬间占据脑海。方若冰想回头再看清楚,那人已经进了银行了。李明达看她发愣忙问怎么了方若冰回过神来,暗笑自己的敏感,对李明达说:“我是在想我那台奥拓什么时候才能长成它的哥哥奥迪”
第二章3
每年的正月十四,是市委大院长大的孩子们聚会的日子,这个传统已经延续很多年了。方若冰上大学时就已经有年龄较长的邻家哥哥姐姐参加工作了,也不记得是谁牵的头,这些年纪相差不过五六岁的大院子女们就有了这么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方若冰和周小乐她们是这群人中最小的辈,号称八零版,而那些七五年以后的基本是属于长姐长兄。八零年前国家没有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很多的七零后都有弟弟妹妹,到了八零后就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了。当年大院里的这群孩子也就十来个,青梅竹马的友谊也不容易,不管有多忙,这天的聚会倒是雷打不动。
今年聚会的地点定在香格里拉酒店,方若冰干完手上紧急的活儿时已经是六点半了,上班周,那几个跟方若冰起面试成功的同事陆续到位,但事情纷繁复杂超乎想象,方若冰每天都得推迟个小时下班,还没算上晚上加班。
周小乐个又个电话催着,最后次打电话过来说方若冰你是不是开始摆官架子了,那么多的大哥大姐就等着你开饭了。方若冰无奈只好放下工作,往香格里拉赶。
偏偏那台奥拓不争气,车子开到半路就抛锚了。方若冰只好给周小乐打电话:“小乐,你过来接我吧,我的奥拓了。”
周小乐哭笑不得:“我说若冰,你的奥拓也该下岗了吧现在国家鼓励拉动内需,别做守财奴啊”
周小乐挂了电话,无奈地说:“各位大哥大姐,若冰车子坏了,我去接她。”
坐在主位的钟运示意周小乐坐下:“小乐,这些事留给绅士们做啊,这么大冷天的哪有让你个女孩子来回跑的道理。怎么样,小兄弟们,哪位主动请缨去接方大美女的站起来”
正在这时,包厢的门打开,俊逸英气的程宇修推门而入。程宇修不好意思地向着众人打招呼:“运哥,对不起我来晚了。各位兄弟姐妹,抱歉了。”
众人忽然笑起来,钟运说:“宇修,十年没参加我们的活动了。上次还是我跟你们湄姐结婚的时候。你来得正好,你去把若冰接过来吧,她在协和医院门口。你们俩不是同学吗,正好叙叙旧啊”
周小乐在旁打趣道:“何止是同学啊,还是前后桌呢对不对,休哥”
程宇修给众人笑得发毛,晃了晃手中的钥匙,说:“我先去接人,你们先开局。”
第二章4
程宇修开着帕萨特往协和医院方向行驶,不能不想起方若冰。高中文科班的两年,他直坐在方若冰和周小乐后桌,正对着周小乐,斜对着方若冰,每每抬头都会看到方若冰的侧脸。那时的方若冰秀气内敛,扎着马尾,常常是坐下来就是整天的人。周小乐跟她刚好相反,每周的自由活动课,总要拉队找隔壁班的同学打排球,男女通杀,她的椅子下也是无论什么时候都放着个排球。周小乐老是说方若冰:“小妞,给我做啦啦队长去。”方若冰笑着摇头,周小乐软磨硬泡:“你往那站,那些狂蜂浪蝶们就都往我们班助威了。”方若冰还是不去,宁愿在教室里看小说。周小乐游说不成,常常苍天啊大地啊感慨番,要姐妹有什么用,关键时刻掉链子。走的时候每次都会丢下句:“方若冰,你要是成了书呆子可就没什么市场价值了。”
方若冰还是浅浅地笑着,低下头又看她的书。那些春夏秋冬的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教室里,映在方若冰年轻光洁的脸庞上,细小的绒毛泛着淡淡的光芒,坐在侧后方的程宇修不经意间抬头就会看到她长长的睫毛,姣好的面容和修长的手指。每回发现自己走了神,程宇修总会脸红,生怕被别人知道这个秘密,忙把头埋在书里,眼角的余光却还在流连忘返。
方若冰虽然刻苦,却不是拔尖的学生。语文总能拿年级第,数学却总是不及格。程宇修清楚她花费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来学数学,可还是学不好,方若冰对周小乐说:“我的自信心被数学试卷无情地摧毁,我听说三毛和席幕蓉也是语文好数学差的,但我怕我没撑到三毛和席幕蓉那样功成名就的时候就已经被打击到了十八层地狱了。”程宇修也常常想,她为什么不问我呢,别的同学遇到不会的题总是千方百计拉住程宇修,特别是女同学。可方若冰就不,连周小乐都笑她近水楼台都不会利用,她常常自己想破脑袋也不会问程宇修。程宇修倒是想制造机会问她,可除了语文又实在没有什么要向她请教的,于是程宇修就只能借故问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那个典故是哪来的,方若冰连话都不需说,几秒钟就把他需要的答案翻在眼前。
高考后,方若冰的成绩自然因为数学的偏科而扯了后腿,当年该死的标准分计分方法让方若冰只上了省大中文系,周小乐的成绩平平,高考却是超常发挥,也上了省大的新闻系。程宇修上了国内的顶尖学府,再过两年,程宇修的爸爸调到省委任职,他们家也搬到省城,从此,再也没见过。
那段青涩而美好的青葱岁月就像尘封的相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