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现在改正还来得及。咱们和r国都是黄种人,在两千多年前还可能都是同一祖先。即便是不从国际法角度考虑,就是从道德层面,咱们也不能同室操戈呀。”
“李丽,我先不回答你的问题,先给你讲个小故事,好吗?”李志刚慢悠悠地说道。
李丽狐疑地看了看李志刚,点点头。
“在不到一百年前,咱们国家的执政党当时还处于地下状态时,一位中央层面的最高领导人意外被捕,由于他意志不够坚定,很快就叛变,接着就开始大批供认党内人士。”李志刚开始缓缓地讲述起来,“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当年的叛徒也不止他一个。但是要命的是这个叛变的人职位非常高,从理论上他可以将绝大多数的党内人士都指认出来。更要命的是,由于工作关系,他的家人对当时的党内人士也是非常捻熟。因此,为了防止党内遭受重创,当时的中央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对这位叛徒的家人进行灭门!”
听到这里,李丽不禁打了个寒战。
“这段历史在正史里面从未提及,但其他方面的材料却很详实。这段历史是真实的,不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李志刚接着讲道,“这段历史在当时的报纸都有报道,曾经轰动一时。估计你们没有想到,组织这场灭门血案的总指挥就是咱们的国家的首任总理!”
“啊!?”李丽非常吃惊,她怎么也没有想到,那位温文尔雅的伟人也做过这样的事情。
李志刚又接着说道:“当时他一时心软,将一个不满12岁的小孩子放掉了,心想小孩子是无辜的。但是这个小孩对党内人士也是非常熟悉的,过些日子他就指认出一个交通员,并从这一线索又抓住了一些人,当党内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李丽好像明白了些什么似的,不再吭声。李志刚见状接着说道:“李丽,其实我也理解你的心情,也曾经有过你这样的想法,我是当事人,比你更顾忌历史影响。要知道,我也想留下一个好名声,不想半夜做噩梦呀。可是,一山不容二虎,咱们如果现在不抓住机会将r国灭掉,他们一定会来灭咱们的。”
“至于这样吗?现在不是提倡和平共处吗?”李丽不解底问道,“大家都在同一个地球上生活,彼此相安无事,何必苦苦相逼呢?”
李志刚摇摇头,笑道:“李丽,这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否则生物就不能进化。国家也是这样,虽然短时间我们看不出兴亡更替,但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许多细节都是非常残酷的,甚至比动物还要无情。r国是个岛国,他们觊觎咱们的6地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不是一部分人的想法,而是他们世世代代的强烈愿望。在几百年前,他们是采取海盗的方式,后来攻打咱们的附庸国,最后又攻入咱们的6地,蹂躏百姓数十年,整个民族饱受苦难。从他们当时修建的建筑来看,至今许多仍坚不可摧,证明他们当时就是想长久底住下去。如果不是时局变化,咱们可能至今仍为二等公民,生不如死!”
李丽仍有些不理解,问道:“历史上也有这样做的吗?一个国家将另一个国家灭掉?”
李志刚冷笑一声,说道:“工业革命以来从表面看没有,但在工业革命前可有不少。远了不说,就在咱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就有个若干次灭族事件的发生。比较著名的是西夏灭绝,再往前就是匈奴灭绝。这些灭绝固然血腥,但在很长一段时间让中原地带少了一些外部干扰,可以安心发展经济。”
李丽怕怕地看着李志刚,问道:“难道你就真的下决心这样做了吗?”
李志刚怜爱底地看着李丽:“李丽,最近你都有些瘦了,可千万要注意身体呀。咱们现在辛辛苦苦底建设这自己的家园,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海洋的那边,有人正在等待这过来摘桃子。这种思想已经沉浸在他们的文化中,是不可能改变的。只有将这种文化彻底捣毁,将这一民族从上消灭,才能让咱们的后代有一个比较安宁的发展期。就像当年的夏始皇一样,他焚书坑儒虽然留下千古骂名,但在那个特殊时期,如果不这么做,统一大业只能是昙花一现,群雄割据将重演数百乃至上千年。那样的话,也就没有咱们现在的大国整体,而是像欧洲那样,有几十个国家。所以,为了子孙后代,我甘愿内后世的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唾骂!”
第六章 喜人的形势
取消传统民俗节日的通知发出后,大家有些不太理解,有些人干脆就提出抗议,说这样做是对传统文化的背叛,必须立即纠正。李志刚为此特意在广播里面进行一次讲话,解释说现在大家要集中精力搞建设,这种民俗类的节日又只是暂停,又不是永久取消。鉴于这次灾难对人类的重要影响,以后每年的灾难发生纪念日将设立为“受难节”,用于纪念在灾难中遇难的人类。以后争取将这一节日列为重要纪念性的节日,意在激励大家不要忘记过去。
几个副秘书长对李志刚是非常的,他们也做了一些思想工作,让这场风波很快平息下去。由于没有任何停顿,项目建设按时间进度继续推进,成果也就6续显露出来了。
首先是粮食基地全部投入生产,利用稻田试验基地生产出来的稻种,联盟总部将种植面积扩大,一共涉及四个室内体育场,也就是四块室内稻田。目前,这四块稻田里面的稻苗长势喜人,专家说如果再辅以一些鱼类食品,这四块稻田的生产能力可以基本满足联盟总部的粮食需求。
与此同时,南方大区的蔬菜基地也初见规模,虽然目前基地里面的蔬菜还仍以蘑菇、木耳和少量野菜为主,但毕竟这些东西也是蔬菜。更重要的是,南方大区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幸存者们在野外不断发现一些幸存下来的植物。他们将其中部分植物保护或者移植到蔬菜基地,以提高繁殖速度,保护植物恢复能力。
白山风景区里面的那些幸存植物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留在那里的人在随后赶到的专家指导下,在一些幸存植物所在区域上架起塑料大棚,帮助这些珍贵的植物度过低温天气。好在自那一次沙尘暴后,再也没有这种天气了——风暴发生地的地表都被白雪所覆盖,也就无法提供沙尘源了。
在先前工作的基础上,食品加工厂都完成了规模化改造,并6续投入满负荷生产。在充足的电力供应下,面包厂、糕点厂的烤箱日夜工作,生产的各式面点的不仅让大家的餐桌更加丰富,而且在也方便了工程队们在野外作业时的用餐。美中不足是因没有鲜蛋,结果糕点的味道总是有点怪怪的。
原来联盟餐厅的豆腐机只能供应少量豆腐,这一很受欢迎的食品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现在规模生产的豆腐厂开工后,每天的生产的各类豆制品很快就将大家的胃口顶住了。豆腐厂本想利用多余的豆腐再生产一些臭豆腐,不料臭豆腐的臭料都被灭活了,沤制的豆腐只能变成烂豆腐,而不是臭豆腐。豆腐厂只好转产豆浆,这倒是很受大家欢迎,毕竟大家喝各类瓶装饮料太久,也很想喝点新鲜的饮料。
为了满足公众需要,投产的饮料厂也生产出来一些饮料,这让喝着各式饮料长大的幸存者们雀跃不止,不用担心现有饮料过期后没有新的饮料喝了。只不过酿酒工业暂时无法恢复了,因为酒曲都被伽玛射线灭活了。好在满世界的美酒都不存在变质过期的问题,以现有幸存者的数量来看,这些酒足够他们几辈子人饮用的了。
电力供应的恢复工作进展更加迅速,不仅联盟这边的电力覆盖面积扩大很多,就连南方大区和r国特别区也开始恢复了发电机供电。目前仅有北方大区还使用蜡烛和油灯,王强抱怨说,陶家庄的气温虽然有所提高,但室外仍很冷,满城的白雪和低温让寻找启动发电机的工作受到很大影响,结果是他们掌握了最先进的机电技术,但却只能处于最落后的状态,大家的脸都被火炉和油灯熏得黑黑的,好像生活在原始社会中的一样。
相对来说,交通项目建设进展略显缓慢一些。尽管这一项目涉及的人力最多,几乎半数以上的幸存者都投入到这项工作里面去了,但整个z国实在是太大了,这次交通疏浚标准又比较高(要求将路上的死车都推到路边,全面恢复交通双向通车)项目中的一号工程——总部至南方大区的交通感到疏通工程只完成了三分之二,两方面的推进力量还差五百多公里的距离才能汇合。汇合后,从联盟总部驱车前往南方大区的话,只需要三天的路程即可到达。
不过,交通项目建设还取得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与搜索队的效果相仿,疏通道路时尽管历尽艰险,但也充满了惊奇。一批批幸存者6续被工程队所发现,他们不仅都自愿加入联盟,而且也成了交通干线上的维护力量和休息站,将来联盟与南方大区之间的交通不仅更加顺畅,而且在中途还有了落脚的地方。
期初时有人曾提出可否恢复铁路交通,但实地调查后就打起退堂鼓。与北山站的情景一样,省城火车站的也发生了严重的列车追尾事故。这些如同长龙一般的钢铁巨物不仅难以推动,而且它们对铁路的损坏也极难修复。那些被撞松的铁轨倒是好办,可以重新紧一紧,但是那些路基也受损的则需要重新挖开路基夯实基础,再铺设新的铁柜。更麻烦的是,一些铁轨已经被前些年铁路提速时进行了技术改造,铺设和维护均需要专业的设备,又进一步增大了恢复的难度。
与铁路、公路相比,水路的恢复很轻松,南方大区的人本来就是乘船前往的,联盟所做的是也就是打通省城到港口的短途交通。按张海林所说的情景,为防备怪蛾的袭扰,李志刚让工程队取道沪江码头,在那里恢复码头的秩序。也许是低温天气的影响,沪江码头的恢复工作很顺利,并没有遇到什么意外情况。
虽然南方大区的船并没有因为码头的启用而回航,但沪江码头并未闲置,而是变成一个天然大渔场。到达沪江码头的人意外地发现,在海水里面有很多鱼。专家们解释说海水对伽玛射线的阻挡作用很显著,海洋鱼类只要游到一百米的深度就可以安然无恙,现在海水表面的那些小鱼小虾都死亡了,这些鱼类自然会被这些尸体所吸引,游到水面上来觅食。另外,6地河流里面的死鱼也6续流入海洋,这么丰富的食物资源也就诱使大量鱼类在码头附近出现。不过这些鱼不排除吃过死人的可能,所以尽管这些鱼看起来不错,可如果想食用的话,还是需要克服一些心里障碍的。专家们的话让幸存者们大倒胃口,大家相约等过几年后再吃鱼。不过有人也说,当年章尼海啸时,有数万人类尸体都卷入大海,但那两年的渔业市场并未因此而出现滑坡迹象,人们购买海洋鱼类的习惯没有丝毫改变,根本没有考虑这些人可能吃过死人。
在轻工业方面,杜仲领着一些中医药大学的学生生产出来一些中成药制剂,但考虑到现有的中成药很多,服用起来也很方便,这一阶段的生产只能算是练习在现有中成药过期后重新生产前的准备工作。由于担心中药原料会6续过期,杜仲的工作重点是对中药原料的保管加工。他采取中空加工的办法,试着存储了一些重要的重要原料,以备若干年后的不时之需。他还特意盘点了一阵子现有的药物,认为五年以内还可以用西药对付一阵子,五年后就要靠中药了。
由于这一阶段交通建设的人力投入很大,扭伤和擦伤的人多了起来。另外,肌肉疲劳的症状也很普遍。杜仲一开始还忙着用一些中西药结合这指导大家调理,后来干脆让工程队建了一个酒浴池,每个人都用热酒泡泡身子,既解乏又健身。他说当年国家政权建立前,当时的武装力量长征时,就用茅台县的名酒来洗脚,效果非常好。
有人质疑此举未免有些暴殄天物,杜仲说灾难发生后这样的事情已经多次发生,不差这一次了。他还举例说以前在迁徙过程中许多人都用崭新的毛巾当手纸,有些人还用高级香水去遮掩尸臭。
林中校那边的疫苗生产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只不过现在缺乏生物试验的条件。当李志刚接到这方面的报告时,他又想起了r国俘虏。看来,在现在生物极度缺乏的特殊时期,如果在今后两年仍无法发现大型哺||乳|动物的群落,看来只能用r国俘虏来做生物试验了。否则疫苗不能够及时生产出来,幸存者们一旦遭遇瘟疫的袭击,必然就要面临灭顶之灾。
想到这里,李志刚的心情十分复杂。从目前看,无论是传奇部落一路搜寻,还是几路搜索队四处搜索,至今没有发现有哺||乳|动物群落出现的情况。在这个地球上,由于灾难发生前人类的恣意捕杀,野生哺||乳|动物数量不断在减少。更多的哺||乳|动物都是被圈养在各种牧场或者所谓的动物保护区内,缺乏足够的自有迁徙的能力。这样一来他们在灾难发生时的避险能力就大大降低,很难有机会进入山洞里面躲过伽玛射线。所以从目前来看,在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必备环节——在哺||乳|动物身上的减活,没准就要必须在人体上进行了。
第八章 反腐良策
见宋雪峰提出这一问题,李志刚眉头微微一蹙,然后“刷”地一下从沙发里面站了起来,来回走了几步,然后说道:“这个问题我也考虑很久,你听我这个想法如何?”
宋雪峰笑道:“如何?你能有什么好办法?除非……”
李志刚追问道:“除非什么?你的意见是……”
宋雪峰不好意思地搔搔头,低声说道:“我这也是胡思乱想,随口说的,你不要当真。我的意思是,如果为了避免,咱们不如借鉴其他国家的体制,也来个两党制?”
“不行!”李志刚态度很坚决,“现在还不是那个时候。灾难前不能这样做,灾后更不能这样做!”
宋雪峰有些不解:“为什么?两个政党互相监督,不很好吗?否则一党独大,必然导致这一政党失去监督,可以为所欲为,问题也就很快就会滋生蔓延。难道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李志刚先是点点头:“老宋,你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就咱们这片土地上,如果贸然照搬照抄西方的两党制或者多党制,肯定是行不通的。咱们国家经历几千年封建统治,封建文化浸滛到我们的骨子里、血液中,每人一生下来,就被灌输一种人生观,那就是人生在世,就是一定要出头人地、光宗耀祖才算是有意义。而这种有意义一旦被确定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许多人便为这一目标不择手段,方法论急剧扭曲,做出许多荒唐事。即便是稍微正常一些的,也信奉宁头,不做凤尾的封建荣辱观。这也就导致咱们国家动辄四分五裂,群雄并起,就是因为这种意识形态里打下了深深地烙印。请想象,我们目前的国情,一旦实行多党制,那我们的国家将会是一个什么后果。各个政党绝对会为权力打斗的头破血流,一门心事会全部放在政治斗争上去了;谁还会替老百姓着想?谁还会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摆在政治利益的首位?多党制不会给老百姓带来福祉,只会造就更多的政治投机分子和政治野心家!”
李志刚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情绪有些激动。但宋雪峰仍然不太认同,他争辩道:“志刚,你说的我都理解,但现在是灾后,咱们都不要忘记这一事实。现在外界环境这么恶劣,谁会办另立山头的傻事呀?”
李志刚反驳道:“从灾后的第一天开始,咱们就始终面临这团结与分裂的纠缠。别忘了,当时列车上的人为什么至今还有联系不上的。这就是咱们民族的劣根性,暂时不能改变。”
宋雪峰有些语讷,他也想起雷震天。虽然自从离开北山后就一直再也没有雷震天的消息,但后来见到的一些人也是喜欢割地称王。特别是张海林占据的南方大区,明摆着就是想当个土皇帝,现在联盟里面的一些人已经在悄悄地叫他“镇南王”了。李志刚说的没错,如果按大区设立政党,那么必然加剧大区之间的对立性,为将来全面分裂埋下祸根。可他旋即一想,至于会这样吗?这里面很多人都是从同一趟列车里面出来的呀。
李志刚立刻反驳了宋雪峰的这一想法,他说道:“老宋,你的想法有些过于理想化。要知道,同室操戈是国人的本性,即便是亲兄弟,也会在个人私利的驱动下打得你死我活,何况仅以同车之缘呢?你又忘了雷震天,他还和我算是同校的呢,可他用枪指着我的时候,我一点也不奢望他会念同学旧情而不扣动扳机的。”
宋雪峰还是有些不甘心,他问道:“那么,咱们就设立两个党,一个是左翼党,一个右翼党。左翼党以政府为中心,右翼党以公众为中心,两党轮流执政,党员数量基本相当,互相制衡,互相监督,你看怎么样?”
李志刚摇头笑道:“你这是拷贝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吧?我看没有必要。国人信奉中庸,但在政治上却始终是非黑即白,水火不相容,不可能会出现势均力敌的两党的。”宋雪峰反驳道:“也不完全是这样吧?岛内就有国民和民进两党,不也相安无事嘛?”
李志刚冷笑道:“岛内?那是有特殊环境的所致,属于个案。不能以一岛而推全国。再说,岛内两党争论不休,重大事项迟迟议而不决。现在咱们是非常时期,如果陷入那种议会论战的怪圈,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早先咱们设立传奇小组时,不就遇到过这种低效率的情况吗?”
宋雪峰觉得奇怪,他记得李志刚曾经多次表示过,要学国的开国元勋,建立起一个议会体制的国家,为何现在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其实,宋雪峰根本不知道,李志刚的想法已经开始发生转变,特别是当大区有独立趋势时,李志刚更是产生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想法。此次提出的政党建设,与其说是因开小差而引起,倒不如说是将开小差当做一种借口。
见苏雪峰没有说话,李志刚又说道:“你刚才问我有什么办法来预防一党独大,我现在告诉你,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个人信息完全公开,用群众的眼睛和嘴巴来监督。”
“咦?”宋雪峰半信半疑地问:“这办法好用吗?我看未必灵光。”
“嘿嘿,那你可小看这一做法了。”李志刚摇头笑道,“领导干部个人财产情况公开制度不仅对一党制有效,就是在多党制的国家,也非常依赖这一制度来避免。作为拥有公众给予的权利的人,就必须将个人财产情况公布于众。如果这一点做不到,就很容易滋生。实践证明,在那些两党或者多党制的国家里面,如果个人财产公布做的不好,同样也会出现严重的!”
宋雪峰点点头,赞许地说:“对,老百姓关心的是领导人会不会让经济发展,会不会假公济私,至于是他属于哪个党,其实并不重要。正如早先的一句俗语所讲的那样,管他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刚说到这里,宋雪峰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似的:“咦?现在钱财对于咱们来说都是身外之物,你有什么好公布的?”
李志刚笑道:“我刚才不是说了嘛,公布个人信息呀。在经济社会重点公布收入。而在现在的灾后社会,我个人的许多生活细节都可以公开。特别是一些紧缺资源的拥有上,一定要公开。”
宋雪峰也笑道:“难道就没有个人了?总不会连晚上和谁睡觉都要公开吧。”
李志刚眉毛一竖:“当然要公开,只不过不是公开过程,而是公开结果。再有,公开程度也与所处职位的要害程度成正比。职位越高,公开程度就要越透明。如果想保留,就不能担任重要职务。”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