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57部分阅读

作品:我们是传奇(17k)|作者:作者不祥|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7-01 03:02:41|下载:我们是传奇(17k)TXT下载
  在一端同时拓进,王强组织几名比较熟练使用大型机械的部落成员,用挖掘机进行强行推进,将那些拦在路上的障碍车统统推到路边。

  第二天,军事训练全面展开,除了机场、电台、部落大门的值班人员以及杜仲、叶筱雨等特殊人员外,其余所有人员都参加了军事训练。这些t军士兵的训练方式和先前宋雪峰的训练方式不同,他们一开始就讲如何进行巷战,如何利用掩体保护自己,如果快速占领制高点。他们说,队伍走的再整体,遇到突发情况后既不能保护自己又不能消灭敌人,那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士兵。我们不是仪仗队,而是冲在一线的反恐战士。在未来的战场上,那种成建制的正规军估计不会与我们发生冲突,而一些思想顽固的幸存者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李志刚也参加了训练,他觉得这些士兵的理念很正确,实用才是最重要的,不过此前进行的队列训练也没有错,至少让大家有一些团队观念。再说那时也缺乏这方面的教员,宋雪峰虽然自称是野战军,但从李志刚的眼光看,好像差得很远,对于实用性的明显要弱一些。

  操练间的休息,李志刚就这事问了问这些士兵。他们解释了一下,说t军很重视实战,这一方面是受国的影响,再有就是多年来岛内所面临的特殊情况所迫。大6一直不肯放弃武力攻t,t军因此在军事训练上一直强调重视巷战。t军的思想是一旦大6跨海作战后,在阵地战上肯定是不是大6的对手,巷战才是自己的优势。t军熟悉本土的地理环境,又有平民支援和掩护,在巷战中可以成功地拖住对方,等待国际时局的变化。一旦拖上几个月,大6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必将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想办法收场,这样即使被统一,也可以在谈判上获得足够的筹码。

  这些士兵告诉李志刚,t军一直强调,战争的胜败就在每个士兵身上。只要一名单兵充分利用好地形地貌,就可以将自己变成一个堡垒,无数个堡垒就是保卫岛内的根基所在。也正是这种理念的左右,t军单兵的能力都很强,有些类似特种部队的士兵。而这些士兵因为是驻守嘉山基地,在个人素质上又是t军中的佼佼者,所以在教授单兵知识上,都是非常称职的教官。

  这些士兵建议,要尽快搜集一些比较优良单兵装备,如果搜集不便的话,可以让岛内空运一些过来。防弹服和头盔是必不可少的,头盔应采用芳纶头盔,不要用传统的钢盔。

  “芳纶头盔?”李志刚有些奇怪。他从来没有听说还有这种头盔。在自己的印象中,头盔就是钢盔,怎么会和芳纶这种纺织品联系在一起。

  那些士兵笑着告诉他,现在只有落后国家才用钢盔,大多数国家士兵的头盔都才用复合材料的,芳纶钢盔就是其中一种。与传统钢盔相比,一顶芳纶头盔总重量要轻一些,一般都在145o克以下。而且与传统钢盔相比,其隔热性能又非常好,在湿热环境条件下,盔内温度比现行钢盔低3c~4c。

  当然,头盔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弹。这些士兵告诉李志刚,将来联盟队员很可能会遇到小反抗实力,只要对方不使用机关枪,一般的手枪子弹是不会对芳纶头盔有任何威胁的。此外,芳纶还具有良好的防侦视性能,可以使佩戴者躲过敌方红外侦视设备的侦察活动。

  “防弹衣也很重要。”另一名插言道,“有了防弹衣,士兵不仅可以获得更加稳妥的保护,而且在作战效率上也会明显提高。另外还要多弄些装甲运兵车,里面可以运兵,也可以装载各种给养。”

  李志刚将这些事情都默记在心中,又投入了紧张的训练中。一上午的训练很快过去了,下午就要开始讲述枪械的训练。此前章武搜集了一些枪械,也做过一些基础性的培训,但由于场地的限制,始终没有开展实弹射击训练。

  这些士兵很奇怪为何不进行实弹射击,宋雪峰解释说没有场地。省城这边地势一马平川,而射击靶场一般或者是建在地下室,或者是建在小山谷内,以防止流弹伤人。省城警察局里面倒是有地下射击场,不过里面还需要接入照明电力和恢复通风,不能立刻使用。

  那些士兵笑道,如今已经是灾后了,不能用老眼光看这些事情。现在必须开展实弹射击训练,否则大家连枪都不会打,遇到情况后仅会躲避是没有用的。学会打枪后,大家要常常练习,枪法很重要,一个士兵枪法准,他生存的能力就强,就可以用先发制人的方式来保存自己。

  对于目前没有合适靶场的实际情况,那些士兵说可以将一些废弃的大楼改建,或者干脆用大型车辆当遮挡物。宋雪峰说绝对不能用大型车辆,现在郝东海和王倩两人还在外面流放,万一他们被流弹集中,那可是不太好,毕竟两人根本没有犯什么大错误,根本罪不该死。

  双方争论了一会,因李志刚比较赞成宋雪峰的观点,所以实弹射击暂停,改为继续进行枪械培训。不过李志刚也意识到实弹射击的重要性,他一边参加训练一边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比较稳妥的好场所。

  李志刚将这一想法告诉宋雪峰和那些士兵,双方都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李志刚立即决定现在就开始分批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章武先押送一辆中巴车,将枪支弹药运送道目的地,然后又前往警察局那边继续搜寻新的枪支弹药。这是李志刚交代的任务,实弹射击一旦开始,弹药的消耗将很快会威胁部落的弹药库存,必须立即补充,以防突发情况的出现。

  其余的队员分成几组,其中一组登上大巴车前去进行实弹射击,其余的仍旧留在部落进行训练。那组乘车的队员都很兴奋,许多人只有在大学军训时才打过几发子弹,此次可以进行实弹射击,怎能不激动?而那些从富贵等人中选拔出来的队员连一发子弹也没有打过,更是憧憬这亲手射击的快感,在车上热烈的交谈起来。

  “听说打枪时总觉得少打一发,是有这样的感觉吗?”有人问道。

  “是的,我们军训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教官给我们每人都压上十发子弹,可我们在射击时总觉得只打了九发,好像那一发失踪了似的。”

  “可不是嘛,那子弹是当着我们面压进去的,枪又是大家共用的,可我们明知道这是错觉,但感觉却都非常强烈,就是少一发。”

  “打枪时震耳朵吗?”有人怯怯地问。

  “哈哈,比电影里面的响多了。”大家都笑了,有意无意地强调道。

  “我们这是要去哪里实弹射击?”有人问道。

  第九章 大跃进

  李志刚将自己的忧虑讲给宋雪峰等人,他们也有些同样的疑惑。薛建国是个乐天派,他认为林中校也好,万玉江也好,刚刚离开这里才一周多的时间,不会有什么变化的。现在通讯不太方便,等卫星电话发放到他们那里后,联系起来就方便多了。

  李志刚想了想,薛建国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目前联盟已经初具规模,林中校和马野等人已经表态要加入联盟,应该不会有什么变故出现。眼下自己已经和蔡同荣建立起了热线联系,双方虽然隔着一条海峡,但合作的效率要比林中校和马野等人高一些。这两天又有大湖那边的两百多人加入部落,使自己这边的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仅省城这边,幸存者数量就已经可以与岛内相匹敌,如果就人口综合素质而言,更是高于岛内。马野那些人如果也迁移过来的话,人口数量也会超过岛内,省城也就真正成为不折不扣的联盟中心。

  对于联盟的组织架构,李志刚在岛内时和蔡同荣简单商议过一次。蔡同荣提议两人都任副秘书长,而秘书长一职暂时空缺。当时李志刚考虑的也不是很全面,现在看来,很有必要再增选一名副秘书长,而目前比较合适的人选就是林京安中校。而为了安抚马野等人,同时也是为了让联盟的行政职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很有必要设置一些联盟级的办事机构,使马野等人实现人尽其才。

  李志刚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想通过这些办事机构的设置,变相架空这些人,使这些人离开自己原来所在的小团体,重新组成一个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的小团体,免得这些人仍旧站在自己的山头上拥兵自重。联盟的形成很不容易,但毁掉她则非常简单。这些小团体只要出现连锁反应式的分裂,联盟就可以在一夜间恢复到李志刚等人在县城时的规模,甚至还可能不如那时繁荣。

  如果顺利的话,联盟将形成一个三人团的格局,李志刚自己代表平民,蔡同荣代表岛内军方,林京安则代表大6军方。岛内的平民则通过李丽、柳美等人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来做些工作,让他们逐渐认识到军人政权的危害,从而与蔡同荣有所距离,认同大6的平民政权体系。

  在这个三人团的格局下面,则要形成联盟的中心办事机构和各大区的派出机构两大部分。中心办事机构是以目前的三个专门委员会为蓝本,适当增设一些机构。而将来大区的派出机构,则要进行全新的考虑,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又要体现集权性。

  第二天一早,军事训练继续进行。宋雪峰等人搜集的大量警用物资也开始6续下发,众人开始换装,领装备。郝华国说那些防弹背心是有使用寿命的,虽然搁置时间的变长,其防弹效果将逐渐衰减。也就是说,再过几年,如果没有恢复生产防弹背心的能力,单兵们只能借助于传统的铠甲进行防护了。

  听郝华国这么一说,李志刚又为文明的衰退感到担忧起来。如今联盟这边有两千人左右,恢复些社会功能尚且困难,恢复工业生产更是难上加难。如果仅依靠这两千人,只能实现“轻工业织渔网、重工业钉马掌”的水平,如果想重现传统的工业链条,至少需要十万人。

  可这十万人上哪里去找呢?

  看来只有抓紧时间建设大区,尽早在周边地带多搜寻一些幸存者,这样才能使灾后的社会周转起来,几年后乃至几十年后文明倒退不至于过于严重。想到这里,李志刚忙下定决心,要尽早开展大区建设,不能再犹豫了。

  说来也巧,当天傍晚,王强打来卫星电话,报告说已经和马野那边的道路拓进会合了。

  这一消息让李志刚十分高兴,他忙问王强:“马野那边怎么样了?快将卫星电话送到白山风景区,我要和马野通电话。”

  王强报告说:“会合完成后,从省城道白山风景区的道路全线贯通。对方也出动了两台工程机械,不过他们的设备要先进一些,不仅排障能力强,而且故障率也较低。他们说马野在风景区很好,中间耽搁的时间主要是熟悉工程机械了。在广播中听到咱们的提议后,他们就立即组织人找工程机械开始疏浚道路,可是没有人懂得驾驶,他们只好在干中学,途中换了几次设备,所以延误至今。卫星电话已经派人送去了,估计三个小时后就能送到马野手中。电话的使用说明和临时号码表也一起送了过去,咱们只需耐心等候即可。”

  李志刚赞道:“太好了,我也就放心了。”

  随即,李志刚又指示王强:“要立即转入复线的疏浚工作,力争实现双向通车。白山风景区有残余植物,是咱们的第三营地。将来省城和白山风景区的交通流量会大起来,单向同行既不安全又影响行车速度。”

  这段公路的全线畅通让李志刚非常高兴,现在就剩下林中校暂时还无法联系上。不过李志刚并不着急,他已经考虑在必要时启用施玉龙,让其驾驶民航飞机运送联盟队员到东北大区。

  可是,当他用对讲机和身处机场的施玉龙通话商量这事的可行性时,施玉龙却说这样做实在是太冒险。民航飞机虽然不用像军用飞机那样需要做复杂的动作,但由于体积过大,在起飞降落时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施玉龙提出要适应一段时间,至少要一个月左右,等他能够基本掌握民航飞机的驾驶技术后才能运载联盟队员。

  李志刚有些着急,催促道:“你能不能快些?如果波音机型掌控起来困难的话,那就学着支线飞机。甚至那些十客位左右的飞小型飞机,总之一定要尽快!”

  施玉龙也上来犟劲了,反驳道:“我现在一个教员也没有,一切都得自己看飞行教材。地勤服务也是空白,我在机场转上几圈一上午就过去了。你如果要求强行起飞也可以,不过无论是波音的干线飞机,还是rj的支线飞机,里面只有救生衣,没有降落伞。一旦飞机出现问题,我倒是不怕死,就是怕那些人都白白的送命!”

  李志刚冷静地想了想,觉得自己不能冒这个险。可是,如果从地面上向前推进的话,道路问题却是无法解决的。从海上走的话,目前也没有任何这方面的人才。看来还是要打空运的主意,施玉龙暂时指望不上的话,就要考虑向林中校求援。

  可是,林中校为何不肯再度出现呢?夏岭基地里面究竟有没有运输机的驾驶员呢?如果也没有的话,自己只能求助与蔡同荣,让他派遣运输机将队员们送到东北大区。不过,这样做自己心理上实在是难以接受。毕竟,这就将要意味着联盟发展中的又一历史性时刻仍由岛内人员完成。目前联盟的第一副秘书长已经是蔡同荣了,再这样下去的话,岛内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进而有可能会取代大6这边,成为一枝独秀。

  李志刚并不是为了考虑自己的位置,更是担心这种趋势逐渐明朗后,势必引起大6这边幸存者的反感。从目前看,大6幸存者数量超过岛内已经是定局。虽然大6的幸存者比较分散,组织性较差,整体优势很不明显。但由于基数大,人口繁衍起来也快,几代下来后很容易形成一个新的力量。这些新生人口可能会将这种反感上升为一种抵触情绪,进而为整个华夏民族制造出新的不稳定因素。

  李志刚正在焦急地盼望着林中校的信息,手中的卫星电话响了,是马野打过来的。两人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有通话了,最后一次交谈时还是在北山站,当时马野还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大学生,经本车厢同学推选去和章武一起去北山联系通讯。如今马野已经成为一个幸存者小群体的头领,复杂的生活历练让他不再像当时那样稚气,与李志刚交谈时也沉稳多了。

  马野告诉李志刚,整个白山风景区已经完成了迁徙动员,迁徙人员和留守人员都已经界定清楚,一共将有二百二十人迁徙到省城,余下一百三十五人留守。这些留守人员中主要以北山农场的人员为主,他们祖辈居住雷这一带,有些故土难离的情愫。马野也不准备强要求他们迁移,估计其他迁移人员过一段时间回来后,情况一交流,这些留守人员中也会有改变主意的。另外由于白山风景区里面有少量植物和动物需要保护,有些留守人员也可以较好地完成保护任务。

  李志刚问马野,他们那边的农业专家是留在白山还是跟着一起迁徙过来,马野说他们没有跟着过来。李志刚告诉马野,现在省城这边有从岛内带来的十公斤稻种,迫切需要农业专家进行培育。他让马野立即将这一消息告诉那些专家,建议他们立即迁徙过来,在省城找个地点,进行室内育种,争取早些繁育出稻苗。

  通话结束后,李志刚让人赶紧将宋雪峰、章武、徐玲和刘左等传奇小组成员找来,商议接纳马野等人的事宜。刘左说新营房的选址工作还没有完成,李志刚说不用在犹豫了,就将机场改造成第二营地,目前在部落里面居住的参训人员除留下少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外,其余的全部都迁往机场。马野那些迁徙人来到省城后,将住在部落并立即参加军事训练。训练的组织工作由原部落中的部分留守管理人员协助郝华国的士兵进行。

  李志刚让徐玲立刻组织搬家,原则是能轻装的就轻装,各种生活物品和基础设施都留给马野等人使用。这次搬家也相当于一次拉练,看看联盟队员们在将来的大区建设中能否迅速地开展工作。目前机场条件比较艰苦,里面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力,候机大厅里面的骷髅还有不少,许多地方仍然是遍地灰尘和蝇尸。联盟队员全体搬迁到机场后,面临的环境可能和未来的大区很相似,一切都要从头做起。这中间会积累一些经验,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对将来的大区建设将起到非常重点的铺垫作用。

  刘左因为与马野较为捻熟,被李志刚安排为负责接应马野等人的迁移队伍。李志刚说等部落这边的搬家一开始,他就立即给马野打电话,让那边开始启程。然后马野带上一部卫星电话,沿着王强开辟出来的道路去迎接马野等人,让他们早些感受到部落的热情。接到部落后,刘左协助徐玲安排这些人住下,让他们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方式并立即开展军事训练。

  章武则全权负责机场营地的建设工作。由于王强暂时参与公路复线的疏浚工作,所以打井工作和电力恢复由章武自己组织人员进行。李志刚叮嘱章武说,如果在机场建设中摸索出一整套方案的话,将来在大区建设时,可以将第一个落脚点就放在机场,然后再向市区挺进。

  安排完毕这些工作后,李志刚又特意强调,宋雪峰和孙丽丽仍留在部落,等机场营地建设初步规模后再过去,免得条件艰苦影响胎儿健康。这个孩子是整个部落的希望,必须重点保护好。宋雪峰负责对马野等人的军事训练,同时也要让马野熟悉部落的管理模式。

  关于是否让马野加入传奇小组这一问题上,李志刚态度很明确,说传奇小组不能再增加成员了,马野可以作为特别成员列席会议,但是没有表决权。相对于其他小组成员,马野有一定的独立工作经验,李志刚想在适当时机将他派出去进行大区建设。不过这项工作很重要,不能仅有马野一个人完成,要给他配个合作伙伴,还要征求马野的个人意见,这些都要等到自己见到马野后详细沟通后才能确定下来。

  这些工作确定后,每个小组成员就开始分头落实。李志刚首先将这一消息通报给郝华国,然后召集全体联盟队员集合,将传奇小组的会议决议传达给大家。

  在机场建设第二营地?联盟队员们很不理解。凡是去过机场值班的联盟队员,大都知道机场的艰苦条件。可还没有等到众人开始发牢马蚤,李志刚接着告诉大家,队员中的大多数都要搬到机场这边,进行一次真实的大区建设演练。

  绝大多数队员是第一次听说大区建设这件事,当李志刚将大区建设的前景描绘一番后,在场的所有人都热血起来,觉得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能够在有生之年开辟疆土,实在是太有意义了。因此都表示立即搬家,不提任何条件。

  搬家开始了,队员们按照李志刚的要求,先是认真清扫了一下自己的宿舍,让后仅携带少量个人用品,开始有秩序地登上大巴,前往机场。由于马野这边将要有两百多人入住,所以部落也要腾出两百多张床位。那些已经赴岛内参加培训人员的床位还得暂时保留,因此需要搬家的人很多。不过尽管这样,大都非常理解,大巴车队很快就坐满了人。

  对于众人的鼎立,李志刚非常感激。他在此前曾经做好了一些人消极对待的思想准备,根本没有想到大家的思想觉悟会这么高。看来这一段时间的宣传工作很到位,军事训练又让大家的团队精神得到提高,所以整个部落的整体意识都很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整齐划一,与来省城前的散漫状态相比有明显的改变,和灾难发生时的混乱无序更是截然不同。

  李志刚立即拨通了马野的卫星电话,让他立即启程。李志刚还告诉马野,刘左携带一部卫星电话前往迎接引导,马野现在就可以与刘左联系,商议汇合的地点。马野在电话里说,那两位农业专家得知有稻种后,都非常兴奋,当即就改变了主意,收拾一些物品,也加入了迁徙的队伍?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