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好,能给孩们热个馍馍,煮一锅菜汤就行。可以少少的收一点儿菜钱,毕竟烧菜煮菜请人都要钱。
陈有山哪有不同意的,当即召集村里人在离村小不远的地方盖了个厨房,又砌了个灶。锅用的是原来生产队做饭的大锅,那会还吃得大锅饭,铁锅特别大,太大了人家里就用不上,这会儿拿出来正好,学生娃娃可不少。
前头说过,梅娘做饭做的好吃,选厨娘的时候,梅娘打败了其他竞争者,靠一锅煮的鲜甜的白菜汤赢得学校食堂大厨身份。虽然一个月也就块把钱的补助,但是她已经很满足了。
梅和她娘越过越好,梅爷奶家却越过越差,梅考的时候,她两个堂哥小升初考试,连初的门槛都没摸上,年纪也大了,复读也考不上,干脆回家。
要是搁在以前,他们两个小学毕业在村里还挺风光,可惜现在基本大部分孩都能小学毕业,还有部分能读初、高
对比落差太大,梅两个伯母恨毒了她,心里一直记恨着没有机会,直到这回。
当着陈有山的面,梅所有的委屈都憋不住了,一边掉眼泪一边给他说了自己遭遇的事。
梅大伯母回娘家的时候,给梅说了一门“好亲”。
因为村小的缘故,大河村在周边村寨出了名了,而且他们村的年轻一辈在婚嫁上也更受欢迎了。家里有个能识字会算数的多好啊,方便的很,也有面。
梅大伯母娘家村里,有这么一户人家,这家夫妻俩人到年,才生下一个独,前头也有过孩,没站住。
这个独夫妻俩看得跟命根一样,偏偏生下来脑就有点问题,说个不好听的,就是个傻。傻也是儿,夫妻俩辛辛苦苦把孩养大,考虑到以后,还攒了一笔钱给儿娶媳妇。
他们就一个儿,两夫妻也都是勤快人,一辈攒下百十来块钱,想着拿出一部分给儿娶媳妇,剩下的攒着给儿过日。
他们的打算全村都知道,尤其是傻开始说亲之后,梅大伯母就是起了这个心思。她跟傻爹娘说了梅的情况,隐瞒歪曲了一部分,重点突出梅聪明,会读书,现在是个高生。
傻爹娘一听就心动了,因为儿的傻是天生,他们一直担心生下来的孩也是个傻。要是能找个聪明的姑娘,那生下正常孩的可能性不久更大嘛,傻爹娘就是这样想的。
梅大伯母见有戏,开口就要了一大笔钱,作价一百元整,把梅卖给一个傻。
第134章 管不着
傻爹娘一辈辛苦,也就攒了一百块多一点儿,本来打算顶多拿五十出来给儿娶媳妇加办酒,这还是因为儿脑有问题才愿意出这么多,农村嫁女儿娶媳妇,多的是一身衣服就出门了。
梅大伯母狮大开口,直接要了一百,傻爹娘原本舍不得的,又实在觉得梅条件好。他们一个村都不见出一个高生,唯一一个初生还是个男娃,这要是能把这个高生娶回来,那生出来的娃娃,一定有个聪明脑瓜。
生了傻儿,最怕还会有个傻孙,最终傻爹娘还是被说动了,他们答应出一百块聘礼,要把梅这个高生娶进自己家里给傻儿做媳妇。
梅大伯母得了准话,回头就去跟婆婆讲了“我娘家村儿里的,是家里的独,人憨厚老实,父母也疼爱的很。两老现在都还能做活,挣的工分不少,梅嫁过去,就是享福的。”
梅奶听后也很心动。这些年梅爷瘫了不能下地,她自个儿嫌丢脸,去外头也去的少的。加上年纪确实大了,身体大不如前,做不了太多活计,从梅分家之后,两个儿心也大了,收入不愿意全部交到公。
梅奶手上的钱进的少出的多,心里头不安稳,一听只要把梅嫁出去,就能有这么大一笔进账,当即动心了。
要是梅奶哪怕心里有一丝对梅的好,她就该想想梅大伯母的话有几分真假,偏她被一百块巨款冲昏了头,迷瞎了眼,眼里心里再看不见其他。
又或者就算她知道真实情况,只是宁愿装瞎做哑,拿孙女来换一百块钱。毕竟孙女是个不听话不孝顺的,钱才是真真实实的。
梅二伯母假模假样地劝了两句“娘,梅可都分家了,您虽说是她亲奶,她能听您的话吗”
“她敢”老太太背着人气势不小,皱着一张橘皮老脸,恶声恶气道“她到还记得我是她奶,分家咋了,她是我陈家的孙女,我儿死了,她就得听我的。我当奶奶的给孙女说个亲咋了,就算、就算那陈老二过来,我也敢这么说”
她说的陈老二指的是陈有山,这么不太尊重的提一句,仿佛她真的就不怕陈有山了。
梅大伯母跟着赔笑“娘您说的是,这是咱家事,哪轮得到他们多管闲事,哪家的姑娘大了不说人家,梅娘一个外姓人,指不定有啥坏心思呢,您可是她的亲奶奶,哪能害她。”
“就是就是。”梅二伯母跟着附和“大嫂提的这家,条件可真不错,要不是我家四丫还小,我都想给我家四丫定下了。”
梅大伯母暗地里撇了撇嘴,不就是只小一岁嘛,要真想嫁,哪有嫁不了的,这婆娘就会卖嘴。嘴上说的好听,心里指不定怎么想的呢。
梅奶听了她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心里越发觉得这是个好亲事,她这个当奶奶的不计前嫌,一心为不孝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