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 39 部分阅读

  火焰山”,后又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历尽千辛万苦。罗元发在战斗在大西北书中记述了骡马大队进疆途中的艰辛:“塞北荒漠,气候变化无常。时而飞沙走石,时而骄阳似火。在向导的指引下,路行军还算顺利。但由于连日赶路,牲口掉膘很快,病号天天增多。十七师和十六师;也已经拉长了距离。

  天晚上,部队刚刚宿营,又突然刮起了大风。它呼啸旋转,犹如千万头雄狮在广漠的大戈壁上怒吼。风虽大,但来去匆匆,转眼间便风回源头,沙落尘埃了。风过之后,荒野里出奇的冷,穿着皮大衣还觉得冷。十六师有个叫李来福的战士,他自己患了重感冒,从玉门出发时高烧不退,烧得满嘴都是燎泡。可他穿的皮大衣,却直披在病马身上。还有些战士,连日走路,身体本来就很疲劳了,在行军时舍不得骑马;牵着马路走路拔草,宿营后再喂病马,真是爱马如命。”

  “出了峡东,来到了黄风口。这里是绵延起伏的沙丘,抬眼几十里都是黄沙片。沙漠行军,走步退半步,疏松沙砾,陷得两腿酸软无力,加上干渴,人们的喉头直冒火;眼前金星乱飞,气喘不止,人在这时,光想睡觉,困乏得半步也挪不劫了十六师的许会增同志鼓劲地说:同志们,咬紧牙关往前走啊,冲出去就是胜利骡马刚登上个大坡,只见西北方向又刮起了大风,他们凭路的经验,战士们立即把战马赶在个较凹的地方,骆驼围在四周,全部卧倒。

  眨眼间,狂风遮天盖地而来,绿豆大的沙砾满天飞舞,战士们顾不得沙石打脸,紧紧抱住马脖子。此时本来才中午时刻,对面却看不到人影。大风来,气温骤降,战士们都冻得全身直打寒战,话也说不成句了。个多小时后,狂风终于过去了,骡马安全渡过了这关,大家面拍打着身上的沙尘,面相视而笑。休息时,战士们只见对方嘴在动,却怎么也听不到声音,原来是两只耳朵里都灌满了沙子。”

  第六军分三批进疆的2027匹骡马和骆驼,经过68天行程,于12月底全部抵达迪化绥来古牧等地指定地点。罗元发军长高兴地说:“在全军评奖大会上,两个骡马大队评出特功十四人,大功百二十九人,小功百五十人。望着这些可爱的战士,我引用王震司令员的话说骡马呢,这支力量是我们屯垦戍边的保卫国防的本钱队伍里爆发出响亮的喊声战斗是英雄,生产争模范这震天撼地的声音,从巴里坤草原传到伊犁河谷,传遍了天山南北。”

  野挥师进疆

  新疆军政当局宣布和平起义,实现了新疆和平解放的第步。但是,国民党反动分子仍在加紧活动,妄图趁人民解放军尚未进疆之际,发动反革命叛乱,破坏和平解放,阻挠人民解放军进疆。

  早在1949年9月10日,**就电示彭德怀,应“集中注意力争取于11月初中旬由玉门向新疆进军”。10月5日,新疆临时政府主席包尔汉致电**主席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本省危机四伏,情势严重,务希转饬西来之人民解放军兼程来新,以解危局,并慰人民之热望;同时更希多派政治工作人员偕来,以资推动。”为了巩固新疆和平起义成果,使各族人民免遭涂炭,**中央中央军委命令第野战军第兵团火速入疆。

  1949年9月28日,第野战军前委发出“关于入新工作的指示”,指出:“这永垂不朽的艰巨而重大的任务,将很光荣地落在二兵团之二六两军装甲车营的身上。”并就进军做出新的部署:“二军将要解放北疆之哈密奇台迪化与伊犁自治区。六军将进军南疆之吐鲁番焉耆库尔勒阿克苏和阗于阗。除准备各地区之地方干部外,并须准备改造陶峙岳军队的政治干部。”当时王震考虑到第二军原来就隶属第兵团建制,加上历史关系,应让第二军担负些更艰巨的任务,便向野战军前委建议改变原来进军的部署。野战军前委批准了王震的建议,改第二军为左路军,进军南疆,第六军为右路军,进军北疆。

  第二军六军都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

  第二军是由19281929年湘赣边区的赤卫队发展起来的,1930年编为湘赣红军独立第师,1932年发展为红八军,第四次反“围剿”后与红十八军合编为红六军团,第五次反“围剿”后为抗日先遣队之突围北上,与红二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1935年10月开始长征,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国共合作联合抗日时,红军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红六军团编入第二○师第三五九旅,旅长王震。1947年3月,第三五九旅编入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第二纵队,1949年6月13日编为第野战军第兵团第二军。

  第六军是1943年从八路军第五师二九师抽调部分兵力组建而成的。所属第十六师是第五师的部分,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还有部分是陕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到延安后整编为教导旅教导二旅。日本投降后,这两个旅抽调部分部队开赴华北东北地区,合并为教导旅,旅长罗元发。所属第十七师,前身是鄂豫皖农民起义后组建的光山独立团,整编为红军后,参加过四次反“围剿”和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长征中两次翻雪山,三次过草地,历尽艰辛到达陕北,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第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团。1943年到延安担负保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整编为新编第四旅。1947年10月11日,教导旅和新编第四旅合编为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1949年6月13日,编为第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六军。1949年11月4日,第野战军前委决定,第六军由第二兵团转录第兵团建制。

  1949年10月1日,在酒泉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会上,第兵团首长向部队宣布了**主席朱德总司令关于向新疆进军的命令。顿时,会场变成欢腾的海洋,许多干部战士在片欢呼声中,把决心书挑战书送上主席台,表示定要把革命进行到底,解放祖国的每寸土地。

  10月3日,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兵团酒泉迪化运输司令部,曾震五任司令员张英明任政治委员后由陈实代司令员兼政委。酒迪运输司令部由第二军运输处华东汽车团第兵团汽车连以及酒泉起义的国民党第八补给司令部及所辖辎汽三团辎汽五团辎汽十三团保养团等部编成,共有汽车545辆实际能行驶车数为470辆,骆驼598峰。酒迪运输司令部自成立至1950年3月,共运入新疆兵员71314人,粮1033吨,煤1026吨,汽油5114吨,保证了部队人员和物资的运送。

  10月4日,彭德怀从兰州来到酒泉。第兵团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党委扩大会议。王震做了关于进军新疆各项政策的报告,甘泗淇就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讲了话,彭德怀就进军新疆执行各项政策和注意事项做了重要指示。

  10月5日,第兵团在酒泉隆重召开了进军新疆的誓师大会,宣布了向新疆进军的命令,彭德怀王震分别讲了话。兵团党委向部队发出了“不怕切牺牲,不怕切困难,奋勇前进,把五星红旗插上帕米尔高原”的战斗口号。同时,第二兵团在永登召开党委会,明确第六军进疆任务。第二军党委做出了关于进军新疆的准备工作指示。第六军在张掖召开团以上参谋长会议,提出整顿部队作风纪律。第二军六军均下发了到新疆去,解放新疆人民的宣传教育材料,深入进行政治动员,学习**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新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开展诉苦教育和“讲形势讲任务讲传统讲政策”的活动,进步激发了部队的革命斗志。全军上下立即掀起了表决心挑应战的热潮,并加紧进行组织和物资准备。

  10月10日,第二军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王震做了关于西北形势解放新疆的斗争特点与任务的报告,分析了新疆和平解放的形势,阐明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改造起义部队的政策,号召全军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军新疆,长期建设新疆。

  11日晚,彭德怀甘泗淇同王震许光达徐立清王恩茂等谈话。彭德怀说,在即将转入和平生产建设时期,必须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加强组织纪律性,保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为了胜利完成进军任务,彭德怀王震等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对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班超驻守重镇唐玄奘去西土取经左宗棠率部进疆路线,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深入部队听取干部战士的建议,制定出周密的进军计划和解决困难的具体措施。

  10月的塞外已临近寒冬,部队冬装尚未备齐,时间十分紧迫。在党中央和第野战军司令部正确领导下,在解放区人民和友军的大力支援下,加之在河西地区认真做好了接收工作,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筹集到粮食33万吨饲料380吨干草80吨牛肉35吨汽油1600吨,以及棉衣布鞋褥子挂包水壶风镜皮帽各10万件,皮衣5万件,帐篷1000顶。从酒泉到新疆沿途建立了2个大补给站8个大休息站。整个准备工作10月上旬基本就绪。

  11月24日,中央军委又调来华东军区2个汽车团华北军区1个汽车团。此外,斯大林派出40架飞机帮助人民解放军运输。

  “白雪照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这是王震将军在部队西进途中写下的首诗,这首诗成了大军西进的战歌。根据中央军委和第野战军前委的系列部署,1949年10月12日1950年1月15日,第二军六军各部从陆地到天空数路大军齐头并进,向新疆展开了气势磅礴的大进军。

  1949年10月12日,第兵团先头部队第二军第四师在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副军长顿星云率领下,离开酒泉向新疆进发。同日,拨归第兵团建制的战车第五团也离开玉门油矿向新疆开进。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支援的汽车团和苏联援助的40架运输机先后抵达酒泉。

  10月13日15日,第二军第四师3个步兵团及第二军指挥所战车第五团先后抵达东疆门户哈密。人民解放军进疆前夕,驻哈密国民党第七八旅部分官兵在少数反动军官煽动下,破坏起义,制造了抢劫银行黄金和纵火事件。第二军所部抵达哈密后,迅速将叛乱分子包围缴械,出动兵力救火安民,于老城中山堂举行军民联欢大会,招待慰问各族各界人士和起义部队代表。

  战车第五团在哈密稍事修整后,立即向迪化挺进。第二军第四师部亦起程经吐鲁番转赴南疆。10月16日,第二军第四师先头部队抵达鄯善,当地国民党驻军第六十五旅第九四团三营部分官兵叛乱阻挡人民群众欢迎解放军,制造了杀害县长和抢劫市民财产烧毁民房的严重事件。郭鹏军长经请示王震司令员,命令部队立即将三营营部机枪连和九连全部解除武装迅即平息了叛乱。

  10月20日下午2时,战车第五团胜利到达迪化,受到迪化各界各族群众数万人夹道欢迎。战车第五团立即接管了城防,控制了机场,并派出部队维持社会秩序。

  10月22日,第四师师直率第十团进驻焉耆。因仅有的400余辆汽车损坏甚多,沿途油料供应困难,保养和修理材料缺少,第四师遂以步代车,继续前进。23日,第四师全部抵达焉耆。26日由焉耆出发,徒步前进9701195公里,所属各部于11月20日26日分别进驻各自防地:第十二团进驻巴楚伽师岳普湖;第十团进驻莎车。11月26日,第四师师部师直及第十团进驻喀什,与新疆民族军部胜利会师,当地维吾尔族人民倾城出动,载歌载舞,箪食壶浆,欢迎人民军队。

  10月26日,第二军第五师全部进驻哈密。11月7日,师部与第十三十四团车运至吐鲁番后,第十三团继续车运经托克逊到焉耆,后徒步前进至库车。12月5日,师直及第十四团步行697公里分别进驻阿克苏温宿。1950年3月2日,第五师独立第二团抵达且末。3月8日,第五师独立第团进抵承化今阿勒泰。1951年9月10月,第十三团营开抵伊犁剿匪,12月第十三团团部及二营全部进驻伊犁。

  1950年1月3日,第二军第六师骑兵团抵达若羌。3月中旬,第六师步兵进入库尔勒焉耆轮台等地。

  1950年三四月间,第二军军直炮兵团教导团后勤部部及卫生部全部到达喀什。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第二军第五师第十五团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人类历史的大壮举。1949年11月28日,第十五团在阿克苏获悉国民党特务在和田策划武装叛乱的情报。师长徐国贤政委李铨立即下令第十五团进军和田。从阿克苏到和田有三条路线;条是沿迪化和田公路经喀什莎车到和田;另条是过巴楚顺叶尔羌河到莎车,再到和田;第三条是从阿瓦提县治和田河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直奔和田。前两条路是通行大道,沿途有人有水,但要绕行多走十几天,第十五团毅然选择了第三条路线。1949年12月5日,第十五团指战员在副政委黄诚副团长贡子云率领下,踏上了艰苦的征程。他们穿过胡杨林,越过干涸的湖泊,进入浩瀚沙海,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飞滚的流沙上踏出条生命之路。部队行至距和田200公里的西尔库勒时,接到了先期到达和田的团长蒋玉和的急信,告知叛乱分子准备血洗和田。团领导决定集中乘马,组建骑兵分队,向和田疾驰。大部队日夜兼程,于22日抵达和田,举粉碎了敌人的叛乱阴谋。此次军事行动,历时18天,行程790多公里。12月25日,彭德怀习仲勋致电第十五团,称赞他们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记录,特向艰苦奋斗胜利进军的广大指战员致敬。

  1949年11月4日,罗元发军长张贤约政治委员率领第六军,开始了人民解放军进军史上空前规模的空运和车运。11月5日,第六军先遣营乘飞机飞抵迪化。6日,第兵团指挥部第六军第十七师第五十团师直及第六军军直机关到达迪化,当即成立了迪化警备司令部,第十七师师长程悦长任司令员,接管迪化防务。7日,王震司令员及罗元发军长饶正锡副政委行40余人,从酒泉乘飞机抵迪化。8日,迪化军政各界举行盛大欢迎会,王震在会上宣布,**中央新疆分局成立。10日,新疆省临时政府召集各机关负责人会议,王震说明了**中央新疆分局当前的工作方针和解放军进疆后的接管原则。

  第六军各部自11月6日起至1950年1月15日止,从酒泉空运哈密2908人,由哈密空运迪化9538人,合计12446人。1949年11月4日1950年1月13日,从酒泉车运哈密12982人;从安西车运哈密2540人;从哈密车运迪化6550人,从迪化车运绥定惠远2492人第十七师第五十团;从迪化车运绥来今玛纳斯2112人第五十团。第六军所属部队除第十六师部至1950年3月底抵达哈密外,其余各部均于1950年1月13目前先后进人哈密迪化,完成了沿镇西令巴里坤伊吾奇台木垒阜康昌吉景化绥来伊宁带的布防任务。

  部队入疆,全军牲口以军直和师为单位分别组成若干骡马大队,先后由酒泉出发,最远的第二军第四师骡马大队徒步行军86天,行程28375公里,胜利到达目的地。第六军500余名战士,赶着2000余头牲口,徒步行军68天,行程1500余公里,历尽千辛万苦,安全到达迪化哈密绥来古牧地今米泉县等指定位置。

  1949年12月,第兵团第二军六军军先后到达指定防区,各部队驻防地区及其主要负责人是:第兵团团部驻迪化,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徐立清,参谋长张希钦,政治部副主任曾涤;第六军军部及第六军第十七师驻迪化,军长罗元发,政治委员张贤约;第十七师师长程悦长,政治委员袁学凯;第六军第十六师驻哈密,师长吴宗宪,政治委员关盛志。第二军军部及第四师驻疏勒,军长郭鹏,政治委员王恩茂;第四师师长杨秀山,副政治委员曾光明;第二军第五师驻阿克苏,师长徐国贤,政治委员李铨;第二军第六师驻焉耆,师长张仲瀚,政治委员熊晃。

  1949年12月17日,新疆军区和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人疆部队和三区革命民族军及新疆起义部队在迪化会师,举行了联合入城式。彭德怀张治中王震等莅临检阅。

  1950年1月7日,彭德怀副总司令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做关于西北工作情况报告,宣布西北已全部解放。新疆方面,人民解放军已进驻新疆全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已飘扬在祖国最远边疆帕米尔高原。

  军垦第犁

  和平渠是新疆乌鲁木齐的“母亲河”。从乌拉泊水库滚滚而下的渠水穿城而过,形成了条宽阔的绿色长廊,渠水灌溉了周围垦区大片农田。

  和平渠最初在1947年由国民党军队始建,但没建成。1950年初,时任**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的王震得知这情况后,下令驻疆部队建成和平渠,造福各族人民,并指示水利工程师樊宝兰编制工程概算。

  按樊宝兰的工程概算,25公里长的主干渠,需要7000多立方米石料,这些石料从30公里外的采石场运到工地需要汽车100辆,2万加仑汽油。

  可在当时,既没有100辆汽车,更没有汽油王震笑着说:“好办,没有汽车,我们有拖拉机”樊宝兰大惑不解,当时拖拉机比汽车还稀缺。

  王震当即动员部队赶制爬犁,第6军夜之间拆掉了盛世才国民党时期新疆政府主席时期座监狱的钢筋栏杆,仅10天的时间,就制作了1000多只爬犁;第17师的49团也赶制了1400多只。

  是年2月初,正是新疆最冷的时候,第6军修建和平渠的部队进入工地。在三甬碑至安宁渠的路上,几千名指战员排成“长龙”利用冰冻的路面,从天山脚下拉着爬犁往工地运石头。战士们肩挂绳索,弯着腰,拖动装满石头的沉重爬犁,肩上被绳索勒出了血痕,脸上滴着汗珠,眉毛上结满了霜花。樊玉兰看得目瞪口呆,赞叹不已,他在日记里写道,“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军队,这是奇迹,天下的大奇迹。”

  2月21日,王震偕第6军军长罗元发政治委员张贤约第17师师长程悦长等来到工地,和战士们起每人拉着只装满石头的爬犁,行进在大军之中。这天,乌鲁木齐全城轰动,各族市民倾城而出,争相观看,他们没见过这样的军队没见过这么大的“官”纷纷议论:“胡子司令指王震这么大的官,还拉石头,真稀罕”

  些起义的战士非常受感动。他们说:“国民党军队里,当官的是老爷,当兵的是奴才,官大级压死人,**的军队官兵样,上下平等,司令军长师长都拉石头,我们有啥说的,只有加油干”

  开始拉石头,往返10多公里,天可拉4个来回。后来,向北延伸,越拉越远,最远的时候,天要往返70多公里。为了赶在化冻之前把石头运到工地,部队开展拉石头竞赛,许多战士早上出来,怀里揣上2个凉馍,拉着爬犁,路小跑,就是累了也不敢休息,因为衣服里边大汗淋漓,停下来,身上的汗水就要结冰;有病体弱的战士装卸石头,送水煮饭,无人甘心落后。

  乌鲁木齐市人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他们说:“盛世才时,年年征收振兴水利费而贯穿迪化城既现乌鲁木齐的迪化河,年年泛滥成灾。解放军来了节衣缩食,拉石头修渠,这事儿办到我们心坎上了。”些政府机关和市民农民赶来了马车牛车六根棍车和解放军起拉石头修渠。

  许多维吾尔族老人每天自发地来到路边,提着茶壶,端着茶碗,给战士端上热气腾腾的茶水。有些战士中午回不去营房吃饭,买馕充饥,卖馕的维吾尔族老大爷坚持不要钱,战士们把钱留下就跑。后来,几位卖馕的老人商定,减价13专门售给拉石头的解放军。

  种馕两个价,时传为佳话。

  1951年5月1日,凝聚着解放军汗水流淌着军民友谊的和平渠建成通水,这是当时乌鲁木齐最大的水利工程。

  第八章 回忆回顾

  罗元发在六军

  提起1947年,对中国革命历史略知二的人,都会知道发生在那年初的著名的延安保卫战。

  延安,当时的**中央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心脏,是革命的圣地。

  延安保卫战,是**面对十倍于我前来进犯的国民党胡宗南部队,以主动放弃坚持了十多年的延安为代价,从而开始实施“蘑菇战”,牵制国民党数十万军队于西北,拉开了国共双方在西北战场决战的帷幕。

  延安保卫战,为我军造就了批著名战将。罗元发,就是其中的个。

  罗元发,这位1929年参加红军的老战士,时任西北我军主力之教导旅旅长。就是他,率领这支有红军基础的英雄部队,在金盆湾,抗击无论兵力还是装备上都远远优于我军的胡宗南部队的攻击,战斗持续了7天7夜,有力地保障了**和党中央从延安城安全撤离。

  罗元发,也因此有“铁脑壳”之誉而扬名。

  1947年初,蒋介石把目光投向了西北,投向了**的“根据地”延安。

  按原定计划,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准备于1947年3月在南京召开。会上准备对国共内战近年来的形势进行检讨。蒋介石清楚,国民政府军这年来,在全国战场的表现极糟,为了有个好的交待,扭转全国战局,从而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蒋介石决定发动对延安的进攻。

  对于在全会召开之前攻占延安,蒋介石自信是很有把握的。则,在延安的共军不过2万来人,而他在西北的部队有三四十万之众;二则,他十分看中由他手扶持起来的同乡且“铁杆”兄弟胡宗南的能干和忠诚。有这样两个因素,岂有不胜之理

  倘若攻占延安成功,将极大提高全军士气,提高他本人和国民政府的威信,同时,还能提高政府在国际上的威望,他便可以理直气壮地参加届时召开的六届三中全会。蒋介石把算盘珠子拨得“哗哗”响。

  于是,1947年2月28日,蒋介石紧急召见“西北王”胡宗南来南京。

  胡宗南坐飞机从西安出发,于当天下午4点在蒋的官邸见到了蒋介石。

  蒋介石告诉胡宗南,必须于3月10日对延安发起进攻。

  蒋介石之所以选定了3月10日这天,是因为他获知,美苏英法四国外长将在这天在莫斯科开会,会上要讨论中国内战问题。进攻延安,可以向四国外长表明,**已被国民政府彻底击败。

  蒋介石问:“陕北作战有把握吗”

  向好大喜功且又善于体察蒋介石心思的胡宗南,当即表示:“请领袖放心,陕北作战有绝对把握。”

  胡宗南的表态不能说是即兴胡说。早在1946年5月间,为了向主子表忠,也为了他自己的威望,他就拟定了攻占延安的作战计划,只是蒋介石没有同意,而未能实施。

  因为有此基础,胡宗南立即拿出了进攻延安的计划:将其主力分成二路,右兵团由整1军军长董钊率3个整编师,占领临真金盆湾等地,沿金延大道两侧,向延安攻击前进;左兵团由整29军军长刘戡率2个整编师,占领富县茶坊甘泉等地后,协助右兵团,以闪击行动迅速攻占延安,后于延安附近包围歼灭共军主力,共动用15个旅,14万余兵力。同时,调集上海徐州飞机94架助战。发起进攻时间为3月10日拂晓。

  蒋介石批准了这计划。

  胡宗南向蒋介石表态:“三日内攻占延安。”

  蒋介石好不得意,庆幸自己有伯乐之才。

  3月3日,胡宗南回到西安,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备战中。

  3月7日,胡宗南接到蒋介石的密电,令其将进攻延安的时间推迟3天,因为当时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尚待撤离。

  3月9日,胡宗南从西安飞往洛川前线。

  10日,胡宗南进攻延安的军队如期到达宜川洛川线。

  11日上午,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会上,他对众将领说:“领袖授命我们进攻延安,彻底摧毁**的根据地,大家要不负领袖重托,奋勇作战,建立奇功。”

  胡宗南信心十足地说:“三日之内占领延安。只要占了延安,共军就得过黄河。”

  下达作战命令后,胡宗南让秘书熊汇荃拿出随身带的古典小说,读了起来。

  然而,令胡宗南实在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切行动计划,均被他的秘书熊汇荃这位我党派往胡宗南身边的地下工作者,秘密而又及时地报告了我党中央。

  两军还未开战,就注定了胡宗南难逃失败的命运。

  面对汹涌而来的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及党中央作出的反应是:主动撤离延安,留座空城给胡宗南。

  延安的军民想不通。

  **说:“我送你们十六个字: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要想透里面的道理。”

  同时,**作出决定,中央不过黄河,留在陕北,意在牵制胡宗南部队,并在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逐批加以消灭。还决定由彭德怀指挥在陕北的2万余解放军,实施统的作战行动。

  就这样,紧张而有序地从延安撤离的计划开始实施了。

  就这样,抗击胡宗南攻占延安,以掩护中央和延安人民安全撤离的任务落在了罗元发的教导旅身上。

  罗元发从来没有感到肩上的担子如此之重。他再次想起年多前与**会面的情景。

  那是1945年6月16日下午4点,罗元发接到通知,说**要找他谈话。

  他当时的心情十分激动,虽然曾几次见过**,亲自聆听过他的报告讲话,但**单独找他谈话还是第次。

  他乘辆卡车,来到了**的住地枣园。

  **招呼他在把椅子上坐下后,微笑着问他:“要你到教2旅去工作,今天特地找你来谈谈,看你还有什么意见。”

  罗元发回答说:“本来我是想回前线去。朱总司令聂司令员和彭校长都给我谈了话,我现在想通了,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

  **点点头,说:“好,这样好。其实想回前线,这想法并不坏。不过,我们边区虽是抗日后方,但也是前线,我们不能老唱空城计。”

  **接着说:“抗日战争就要胜利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往何处去这个我们得好好想想喽。这次军委决定调几个旅回陕北,就是根据当前形势决定的。敌人在磨刀,我们也要磨刀。胡宗南带着几十万大军在磨刀,我们不磨刀是要吃亏的,这叫有备无患嘛”

  在谈到当时部队情况时,罗元发汇报说:“在部队流传这样种说法:打败小东洋,回家种地忙。老婆娃儿热炕头,小日子像蜜糖。”

  **听到这儿,将手挥说:“大凡天下事,总得两厢情愿唆你要过小日子,蒋介石愿不愿呢他现在把胡宗南的几十万人,摆在延安大门口,这是干什么呢是帮我们守大门吗还是想窜进来捞把呢我看他们是不安好心喽”

  说到这里,**点上支烟,脸上显出严肃的神态,接着说:“所以,你们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面生产,面学习,面训练,提高警惕,防备国民党突然发动军事进攻。我们已经打破了他们的经济封锁,我们还要随时准备打败他们的军事进攻。”

  “主席,请您放心,我定按您的教导把部队带好,使部队安心留守在陕甘宁边区,保卫陕甘宁,保卫党中央。”罗元发当即表态说。

  那次谈话后,罗元发愉快地接受了教2旅政委之职。在教2旅驻地金盆湾南泥湾,他面继续组织生产,面加紧部队的训练和战备。

  不久,教1旅和教2旅合并,成立教导旅,罗元发任旅长兼政委。

  现在,正如**所预料的,胡宗南开始向延安动手了。也正是你教导旅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尽管罗元发在**面前表过态,也知道这支有红军基础的部队具有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但面对兵力上十倍于我,且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的进攻,他不能不有所担心。

  不过,罗元发在接受任务的那刻起,就以拼命到底的决心,迎接这场注定十分酷烈的战斗。现在惟能做的,就是充分发动部队,做好切战斗准备。

  保卫党中央,保卫**,这是最有力的战斗动员令,教导旅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备战中。

  金盆湾和南泥湾样,位于延安东南**十里的地方,这里也是高山夹着大川,山上梢林密布,荒草萋萋。

  由于“咸榆公路”从这里通过,又面对胡宗南封锁延安的堡垒线,所以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胡宗南进攻延安的必经之地。

  3月9日,就在胡宗南从西安飞往洛川前线的同天,彭德怀来到了金盆湾教导旅的防御前沿。

  彭德怀到,便单刀直人入说明了来意:“怎么样,罗旅长,准备得怎样”

  罗元发详细汇报了备战情况:教导旅同关中分区警备7团和延属分区警备3团起,在东起临真镇金盆湾,西到中武茶坊,长90公里,纵深三四十公里地带组织防御,构筑了三道防线等。汇报完,罗元发表示:“我们决心很大,情绪很高。”

  视察完,彭德怀问:“实事求是,按你们的实力,你能防御几天”

  罗元发想了想,回答说:“5天,能顶5天。”

  “不行”彭德怀摇摇头,说:“我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名义正式告诉你,这次是迟滞敌人的防御战,任务是掩护党中央和延安机关学校安全转移,掩护延安群众疏散,不属于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范畴,要打到底。中央计划用7至10天的时间阻击敌人,你们尽可能阻击。争取防守星期,怎么样”

  既是中央决定,还有什么话可说。罗元发坚决表示:“是,坚守星期”

  3月12日拂晓,突然传来敌机的嗡嗡声。霎时,部队立即吹起了防空号。罗元发面指挥部队隐蔽,面迅速组织对空射击。

  几十架敌机批又批飞来,阵地上顿时片尘烟。

  飞机轰炸了整整天。

  罗元发清楚,这是胡宗南的开场锣鼓,真正的战斗还未开始。

  3月13日8时许,战斗打响了。

  敌整编27师,轻装穿过梢林,拥向临真镇,先与教导旅的警戒分队接上了火,紧接着与教导旅2团和警卫营展开激战。

  敌整编第1师和整编90师进攻的方向是南泥湾东侧和金盆湾。他们采取集团进攻和迂回包抄的方式,向守候在这里的教导旅1团扑去。

  这样,教导旅与胡宗南的右路兵团全面接上了火。

  打得最激烈的要数金盆湾,国民党军第90师代师长陈武很想在这次进攻中露手,尽早地将师长前面的“代”字摘去。他兵分两路,凶猛地向1团防御阵地扑过去。

  教导旅1团也是不好惹的。团长罗少伟,战斗打响,便和政委魏志明来到阵地最前沿,见敌人呈集团队形大模大样拥来,便上小炮班,采取打炮换个位置的战法,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同时,将手榴弹捆在起,让投弹手投向敌群。当敌人溃退时,又指挥战士们去捡丢弃的枪弹。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天,陈武的多次进攻均未能奏效。

  其他地方与金盆湾阵地样,敌人未进得半步。

  胡宗南见进攻受挫,暴跳如雷,严斥董钊和刘戡,命令他们不惜切代价,加大攻击力度,必须在三天之内拿下延安。

  3月14日,战斗开始,敌机批又批对教导旅阵地狂轰滥炸。罗元发在指挥所里用望远镜向外看,数十里战线的各个阵地上,翻腾着浓烟烈火。

  轰炸后,敌人像疯狗样,又次向我阵地发起猛烈攻击。

  这天,陈武改变了战术,向我1团和2团的结合部发动了猛攻。

  这个结合部,罗元发仅放了不到3个连的兵力。尽管3个连打得非常英勇,但毕竟寡不敌众,见阵地有可能被敌人中间突破,罗元发立即命令旅直特务营前去增援。

  特务营上去了,连打垮了敌人多次进攻,在我阵地前沿,敌尸堆积如山。

  过了不久,敌人又动用了约3个团的兵力,在督战队的威逼下,向我阵地压来。

  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扔的差不多了,战士们就上了刺刀,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

  激战至15日夜晚,罗元发命令部队撤至马坊南泥湾麻洞川带第二道防线。

  入夜,罗元发下令各团连夜抢修工事,加紧在阵地前沿和各大小道路布设地雷。

  胡宗南三天攻占延安的美梦破灭了。16日开战,董钊把进攻部队全部拿了出来,向教导旅各阵地发起攻击。

  教导旅的指战员们,几乎都以白刃格斗肉搏的方式,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厮杀。防御阵地次又次地被敌人撕开口子,还未待敌人立足站稳,指战员们又立即冲了上去,把撕开了的口子补上。教导旅如同道铜墙铁壁,挡住了敌人的进攻。

  16日下午,彭德怀打来了电话:“罗旅长,**要我转告,**说你们打得很好,打得英勇顽强,给敌人很大的杀伤,掩护了中央和延安人民的转移。你要把**的话传达到每个战士,坚决完成抗击敌人7昼夜的任务”

  罗元发说:“请彭总放心,我们决不辜负党中央**的期望,狠狠打击敌人,坚决完成任务”

  部队已连续苦战了5天5夜。根据战场实际,罗元发被迫再次命令部队撤至松树岭带第三道防线。松树岭防线,也是教导旅保卫延安实施阻击的最后道防线,旦被敌突破,敌人就如同放了闸的洪水,汹涌地向延安扑去。

  罗元发对部队作了再次动员,命令旅的机关人员和预备队都派到各团加修工事,支援部队,准备迎接场恶战的到来。

  敌人见我教导旅不断收缩,退至松树岭,17日的进攻更加凶猛,妄想举攻克松树岭。

  中午,松树岭以南的磨盘山阵地陷落了。这是1团防御阵地的支撑点,如果不能及时夺回,敌人就有可能断我侧背,对我进行迂回包围。更严重的是,就可能畅通无阻地翻过山峁,沿着大道,直逼延安。

  情况十分危急

  罗元发拿起电话:“罗团长吗把你的1营这个预备队给我拉上去,